【聲音藝術 X 行為藝術】聲形聲音藝術節首度與行為藝術合作 帶觀眾思考表演的本意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聲音藝術 X 行為藝術】聲形聲音藝術節首度與行為藝術合作 帶觀眾思考表演的本意

23.10.2024
圖片由現在音樂提供
low20231107-winsome-003

年度大館當代美術館與現在音樂(CMHK)合作的「聲形聲音藝術節」又來了。來到第七屆,今年更有現場藝術平台Per.Platform加入,擴闊節目方向。

今年藝術節的主題是「HICCUP」,即打思嗌,節目簡介的首兩句便寫道:「到底是打思嗌在控制你,還是你在控制打思嗌?藝術家在控制藝術,還是在被藝術控制?」這兩條問題,隨即令閲讀句子的人急停下來反思。

十年之後,「域外音2024」再次回到香港。十年前,「失聲祭」規劃「域外音」系列演出,邀請香港的聲音藝術家到台灣交流演出,透過專題的形式將亞洲區不同區域的聲響文化帶入台灣。這次「域外音2024」先有「失聲祭」的活動策展人賴宗昀和顔晟文打頭陣,緊接有台灣最主要的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的藝術家代表吳嘉峻和鄭詠心演出。
十年之後,「域外音2024」再次回到香港。十年前,「失聲祭」規劃「域外音」系列演出,邀請香港的聲音藝術家到台灣交流演出,透過專題的形式將亞洲區不同區域的聲響文化帶入台灣。九月,藝術家陳一云及林建霖將「聲形2022」的作品「電磁河流」帶到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的年度聲徜音樂節,作為這次交流計劃的開始。這次「域外音2024」先有「失聲祭」的活動策展人賴宗昀和晟打頭陣,緊接有台灣最主要的C-LAB台灣聲響實驗室的藝術家代表吳嘉峻和鄭詠心演出。

CMHK藝術總監余林橞(Karen)說,暑假時與Per.Platform的策展人、行為藝術家Florence Lam討論表演藝術和聲音藝術之間的重疊領域,期間談到打思嗌這個反應。打思嗌是身體不自主的行動,橫隔膜會在無法預料的情況下收縮,發出有節奏的聲音,她們便想:那麼聲音與行為藝術,誰先誰後,又會對創作者或觀眾帶來怎樣的刺激與反應呢?

這次藝術節邀請了十多名來自香港、重慶、台北、曼谷和東京的聲音和行為藝術家表演,Karen說,聲音與行為藝術的節目其實是獨立運作,不過希望透過是次策展,一起開啟屬於表演的對話。Karen解釋,儘管表演藝術與聲音表演的歷史背景截然不同,表演藝術從視覺藝術發展而來,聲音藝術或表演則由音樂和當代藝術中分支出來,但回到表演本身,就是與身體和聲音有關,希望觀眾能從節目中思考表演本身,繼而建立一套自身觀賞表演的看法與取態。

作品《哀歌:他們存在於此的悲喜 / 也是一首歌:再拆》,由三名香港藝術家黃慧心、譚煥坤和張靜瑜共同創作。
作品《哀歌:他們存在於此的悲喜 / 也是一首歌:再拆》,由三名香港藝術家黃慧心、譚煥坤和張靜瑜共同創作。

眾節目中,有一個名為《哀歌:他們存在於此的悲喜 / 也是一首歌:再拆》,由三名香港藝術家黃慧心、譚煥坤和張靜瑜共同創作。他們使用收集回來的廢棄家居用品,以及透過廉價喇叭播放的低品質錄音等物件與聲音,建立一個空間,並邀請朋友共同參與演出。首天演出時,他們會將這些組裝好的物件作為樂器,演奏第一首歌,到第二天,他們將拆掉這些「樂器」然後再包裝,再進行演奏。

搜集、合成、分拆,然後再重複,這個程序儼如表演,也如人生。Karen說,重新激活物品並賦予它們另一用途是一種「amplification(放大)」,當天表演更會邀請他者參與,讓場内的藝術家、外來表演者,以及觀眾建立一種新的關係,進一步「放大」潛藏於未知的浮動,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不論是聲音表演,還是表演藝術,那種活力只能在此時此地發生。」Karen說。

「現在音樂(CMHK)」藝術總監、聲音藝術家余林橞(Karen Yu)
「現在音樂(CMHK)」藝術總監、聲音藝術家余林橞(Karen Yu)
日本聲音藝術家竹下勇馬帶來作品《Mechanized Instruments》。
日本聲音藝術家竹下勇馬帶來作品《Mechanized Instruments》。
RED是現在音樂「推信封聲音藝術推廣計畫」的學員,首次於聲形聲音藝術節登場。屆時會在藝術節的梯間進行即興演出,為免費節目。
RED是現在音樂「推信封聲音藝術推廣計畫」的學員,首次於聲形聲音藝術節登場。屆時會在藝術節的梯間進行即興演出,為免費節目。
圖片由現在音樂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