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舞,是身體與音樂的結合,這可能是你與我對舞蹈的最基本想法。但在舞者角度而言,加了「跨界」元素的舞,其實是探索身體可能性的過程!
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最新探索及研究平台——《乜》跨界舞蹈試煉場2022, 一連兩個月於網上以創作日誌與觀眾保持交流,階段性分享以影片形式發表,一系列階段創作影片已於Youtube(CCDC Art Channel)上架 ,讓觀眾細看藝術家們的創作過程。
《乜》代表著舞台上的想像空間與期待。CCDC藝術總監 Yuri 認為「乜」代表泥土「Mud」,喻意將藝術種子堆在土壤裡,結出的果子正是舞者及觀眾最後的領悟及得著;另一個意思則比較「粗俗」一點,意思是「跳乜春」,同時亦呼應CCDC最新以春為題的舞季主題「Dance乜Spring 」。Yuri 期望舞者與觀眾能藉表演項目得到反思,多思考「為什麼」。
是次的藝術項目原定於香港藝術中心地下的麥高利小劇場演出,正正呼應主題,就如將藝術種子堆在土壤裡。可惜表演場地因疫情而關閉,所以團隊及時求變,為了更緊貼藝術家們創作的每一步,先推出每個藝術家的創作日誌,讓觀眾透過藝術家親自分享排練時的短片、文字等,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最後以影片紀錄作為一個總結,期望與觀眾有更多更持續的交流。
說到「跨界」表演,Yuri 解釋到其實舞蹈表現一直都是「跨界」的,他認為舞蹈就是要透過多方面的探索,尋求突破的空間。「跨界」的意思不單指兩個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合作,其實簡單如音樂與身體的結合就等於「跨界」,文字,影像、科技等亦是。而每個藝術家的表演項目中,其實都加入了不同的「跨界」元素,有木偶、電腦程式、短片、社交媒體等,拉闊舞者與觀眾的想像空間,以下將就每個項目逐一分享。
由實體轉網上,是「自由」還是「限制」?
舞者樂知靄 Shirley 以蟲為題,將演出項目命名為《蟲.生/延.伸》Rebug: working in progress。若你能再進化,你想成為甚麼?Shirley坦言「我想成為一隻蟲,甚至是螳螂或蟬,因為兩者都很有力量!」Shirley期望在表演中透過他者來觀看自身,以昆蟲微小的角度看世界,從而亦令自己有所得著。
Shirley 的演出與其他舞者略有不同,她特意邀請偶師陳映靜(小咪)來一個跨界別合作,由舞者的身份,進入偶師操控木偶的思維,再重新了解舞者運動身體更多的可能性。與小咪的合作中,她倆互相分享各自對「蟲」的看法。小咪更分享到自己飼養毛毛蟲的觀看過程,發現牠破繭重生再成為蝴蝶的過程非常有趣。於是她倆忽發其想,決定以木偶演繹「蛹」。
創作成果發表形式的改變,對 Shirley 來說也是一個衝擊,畢竟現時與自己起初對現場表演的想像大有出入。影片拍攝不受演出場地限制,Shirley 也坦言這是她其中的得著之一,因為可以嘗試上山拍攝蟲的生態,讓自己更專注於創作材料和題材的探索。對她而言,現時分享方式不及現在作品的交流,但當中的「地域自由」也是從前在舞台上未曾得到的。而最近收到由影片藝術家創作的短片時,她亦直言「好開心!正正是自己所想的重生過程」!
舞蹈結合科技共舞 探索人與化身的存在意義
舞蹈藝術家譚之卓 Zelia 演出的《傳感鄰接》採用電腦系統程式結合舞蹈,舞者會與電子虛擬化身共舞,主要探索舞者與化身的關係。Zelia 認為由大數據所包圍的社會,彷彿令大眾對「真」、「假」有所質疑。因此 Zelia 期望透過演出,拆解舞者身體與虛擬身體互動的可能性,讓觀眾與自己一起,由實驗初期開始,逐步逐步找出答案,看到人與化身的關係。
化身是甚麼?Zelia 解釋自己曾嘗試為三個化身加入自我想法或性格,以達至與舞者的抗衡或溝通。不過 Zelia 最終還是沒有為化身設定角色,而是希望觀眾透過自己的心領神會,得出自己對化身的結論。「我很想探索一種質疑的探索,就是在這個時代中,人的存在是甚麼呢?」畢竟在舞蹈的想像空間中其實沒有既定答案,所以由觀眾對化身的意思提出質疑,再從中找出答案,正正就是 Zelia 想帶出的舞蹈探索。提出問題,多思考「為什麼」,正正也是《乜》的核心概念。
少了「台燈聲」的配合,觀眾們可能也會對演出效果有點疑惑。Zelia 透露自己亦有參與聲音、服裝的製作,她期望透露以上元素,幫助觀眾進入表現空間,想像自己與舞者身處同一場景中,增加代入感。而且在短片拍攝時,鏡頭亦會隨舞者的動作擺動,增加影片張力,令觀眾對探索主題的聯想更豐富。
物化男性?從充滿幻想的男性健身短片中找出身體價值
由香港藝術中心公開徵集兩個作品中的李嘉曦演出項目為《粗野》,以「帶有幻想的男性健身」為創作概念,在充斥網絡的男性健身短片中加入舞蹈元素。他坦言網絡上的男性健身短片題材以「充滿想像的角度」吸引觀眾,因為片中拍攝者都會穿上「超緊身」運動裝,鏡頭更會刻意從下而上地特寫男性身體部分,令觀眾對片中人充滿想像空間,博取觀眾注目,因而提升觀看率。「用身體換取觀看率,其實也是一種物化男性的現象,而我正正想將這個現象用舞蹈演繹出來!」
嘉曦笑言朋友亦曾提醒他「好彩你係講男性身體自主咋!」不過嘉曦卻認為,朋友的想法同樣是源自男性對「物化女性」議題的抗拒,因為男性討論女性很容易就會引來負面評價,有可能即使以正面角度討論,最終卻得到反效果,更加「物化女性」!「好像由男性角度拍攝女性身材,就是有問題。」所以,這個說法同時亦反映出「大眾應如何詮釋身體呢?」,正正也是嘉曦最想帶出的訊息及質疑!
「到底觀眾會否因為肌肉男而留言?Waiting for comments! 這是我期望在 Instagram 上找到的答案!」嘉曦直言。除舞蹈演出的影片成果外,嘉曦亦會為是次演出開設一個 Instagram 帳戶,以發佈健身教學短片為主。他留意到大眾對健身KOL的留言反應非常兩極,如:「你都唔夠大隻就唔好放出嚟啦!」,更會瘋狂地讚賞他的身體,甚至邀請他進行其他活動。因此嘉曦期望以這個帳戶做一個小實驗,等待精彩留言出現,找出對「身體探索」的答案。
舞,拉闊人們對身體可能性的想像,同時帶出人對生活反思及探索。透過創作日誌,你可以逐步了解藝術家們的創作過程及自我修煉,更深入地探索「究竟跳乜」。階段創作成果影片現已推出,發佈詳情請留意網站公佈及社交媒體。
《乜》跨界舞蹈試煉場 2022
階段創作短片已於Youtube CCDC ART CHANNEL上架
立即收看:http://qrs.ly/nnduo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