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人訪 | 蒙古導演Lkhagvadulam Purev-Ochir】《風之城》刻劃少年薩滿法師的愛情故事 命運與青春的躁動如何互相廝咬——從一張少年的臉 看到蒙古的過去、現在、未來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明周人訪 | 蒙古導演Lkhagvadulam Purev-Ochir】《風之城》刻劃少年薩滿法師的愛情故事 命運與青春的躁動如何互相廝咬——從一張少年的臉 看到蒙古的過去、現在、未來

06.05.2024
黃家邦、劇照由Guru Media提供
7

人生過得一團糟,迷惘之際,你有沒有想過,找個算命師指點迷津?如果在蒙古,你要找的可能便是「能讓先人靈體附身」的薩滿法師了。

電影《風之城》以蒙古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為背景,講述十七歲的薩滿法師Ze(Tergel Bold-Erdene飾)邂逅一名患有心臟病少女的動人經歷。男主角完美詮釋青葱歲月的迷茫和掙扎,榮獲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男演員獎以及第十七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獎。剛過去的香港亞洲電影節,《風之城》同時獲頒「青少年評審最佳電影」及「亞洲新導演獎」。

本片背後的舵手,來自蒙古兩名不同年代的女性電影人,她們坦承,從劇中少年法師的刻劃中找到自己青春歲月中的痕迹。獲獎新進導演、一九八九年出生的Lkhagvadulam Purev-Ochir以及現年六十三歲的監製Ariunaa Tserenpil,接受《明周》訪問,談到蒙古兩代女性,在她們那個時代,經歷過的命運限制和最終自決的人生選擇。

她們的青春,既是一種命定,也是一種反抗。

(*早在十三世紀,薩滿教已出現在蒙古的歷史記載。蒙古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二〇二〇年,有百分之5.4的蒙古人口信奉薩滿教。)

***

蒙古人出國留學的地點,和我們熟悉的英美紐澳加不同,她們會去其他地方留學,例如波蘭、土耳其或者俄羅斯。

二十三歲那年,在蒙古長大的Lkhagvadulam Purev-Ochir(簡稱Dulmaa),從土耳其唸完大學回國。她讀的是導演系,到過電視台實習後,發現真正喜歡的其實只有電影。她明白,在蒙古拍電影,不但難以維生,而且還要因為拍電影而花掉許多錢。

她卻一直願意相信,前路茫茫的電影,比真實的生活更重要。她想出兩個「解決」辦法:到大學兼職教電影;同時在私立中學教英文賺錢。

身旁的好友,不是當工程師,就是從事金融行業。幾年過後,很快就結婚生子,買房買車,至於她呢?「我仍是那個沒有丈夫,沒有孩子,沒有房子的電影人。」Dulmaa笑説。

看着朋友們如此成功,她由衷替他們高興,卻沒有半點羨慕。Dulmaa清楚知道,自己並不嚮往這種生活。只是看到父母仍住在殘舊的公寓,心裏百般滋味。她在大學和高中兩邊跑,一心想着,存錢買更好的房子給父母,然後出國深造電影。

夢想,有時很輕,有時很重。一堆擔子壓在肩上,二十多歲的她,陷入一片迷惘,「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做甚麼,我只能壓着情緒熬過去。」那時候,她很渴望有人能給她一個解答,「我很想有人能教我到底該如何做人,該如何生活。」

恰巧一個機會,她遇上了冥冥中給她啟發的「那個人」。

遇見100%的薩滿法師

人生的困惑,往往需要一些超越生死的答案。Dulmaa苦苦尋覓答案之際,她的媽媽帶了她去見一位蒙古的薩滿法師。

薩滿法師,類似我們的「問米婆」,都需要先讓「靈魂」附體。不同的是,薩滿信仰強調與祖先的連結,薩滿法師招來的是他們祖先的靈魂,解答人間各種奇難雜症。

法師首先會帶起頭套,蓋住整個臉龐,一手拿鼓,一手持法杖。「招魂」期間,法師會不斷擊鼓,並唸起連串咒語,然後,祖先靈魂就會附體,開始為眾人解答疑難。

整個過程,Dulmaa記憶猶新。當天踏進法師寓所,招魂儀式剛剛完成,戴着頭套的法師,已經在靜聽大家的煩惱。輪到她時,Dulmaa面對着看不見樣子的法師,訴説自己人生的各種煩惱。坐在旁邊的媽媽卻不斷撞她手肘,示意她一定要問「那個問題」。

沒多久,媽媽按捺不住,焦急而低聲地對女兒說:「快點問!快點問!」

Dulmaa沒好氣,瞧了媽一眼,一臉尷尬地開口:「法師……我還想問……我的老公在哪裏?」

這位戴着頭套的法師,顯然沒有被這樣突如其來又順理成章的問題嚇倒,緩緩地答道:「他正在路上,不過他迷路了。」

儀式過後,母女倆坐在沙發上,一個高大俊俏的少年,突然坐到Dulmaa旁邊。她看了看他,那少年雙臂布滿紋身,右耳還帶着耳環。她心想,這個打扮得那麼酷的年輕人是誰?剛才怎麼沒看見他?他從哪裏忽然冒出來?

電影《風之城》中,由蒙古新晉演員Tergel Bold-Erdene飾演十七歲的薩滿法師Ze,初次踏足影壇已嶄露頭角,榮獲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男演員獎以及第十七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獎。
電影《風之城》中,由蒙古新晉演員Tergel Bold-Erdene飾演十七歲的薩滿法師Ze,初次踏足影壇已嶄露頭角,榮獲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男演員獎以及第十七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獎。
Tergel Bold-Erdene早前來到香港出席亞洲電影大獎頒獎禮。
Tergel Bold-Erdene早前來到香港出席亞洲電影大獎頒獎禮。

雙臂滿紋身的少年  神秘現身

出了門,問起媽媽,媽媽才告訴她,這位紋身的年輕人,就是之前戴着頭套的薩滿法師。

那是一下從天而降的衝擊。

「在我知道他是薩滿法師的那一刻,我頓時明白我在經歷甚麼,我也明白了蒙古的年輕一代到底在經歷甚麼。」在他身上,Dulmaa看到蒙古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身為一個蒙古的年輕人,你有着多重身份和責任。就像這位法師,帶着頭套時,你有着一個身份;脫下頭套後,你又是另一個人。你肩負着對自己、家庭、國家和歷史的責任。」她續道,「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

這是一種無奈的苦澀,也是一種反抗命運的暗示。她腦海中不禁冒出他脫下頭套,從薩滿法師變回小男孩的一刻:「這個畫面很觸動到我。單靠這一個鏡頭,我就能告訴別人,作為蒙古的年輕人,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這個畫面,最後成了《風之城》的第一幕。男主角Ze打着手上的鼓招魂,一羣人坐在蒙古包裏,等待Ze為他們解難。儀式結束,Ze脫下頭套,赫然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

《風之城》電影海報。
《風之城》電影海報。

對Dulmaa來説,薩滿信仰蘊含某些逐漸褪色的蒙古傳統。過去一百年,蒙古政局經歷巨大變化。冷戰時期,蒙古屬蘇聯的衛星國之一,薩滿信仰受共產政權嚴重打壓。直到一九九〇年,當地爆發示威,要求政治和經濟改革,蒙古走向民主化,薩滿教才得以復興。

「薩滿教中説的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人與宇宙的聯繫。」她認為,年輕人現在已不再這樣想,「我想在電影給年輕人一點暗示,告訴他們蒙古人曾這樣過活。這些生活哲學逐漸消失,我試圖透過電影留住這些歷史,讓年輕一代了解過去,再思考該如何傳承這些精神。」

青春是一場未知的旅程

電影中的Ze,既是薩滿法師,亦是即將畢業的高中生,每分每秒都在兩個身份之間徘徊。每個少年必經的迷惘,他也經歷着;每個少年有過的煩惱,他都躲不過。

情竇初開,還未嘗盡甜蜜的滋味,他已要學會面對失去。相戀不久,女主角(Nomin-Erdene Ariunbyamba飾)決定出國留學,突如其來的消息,讓Ze傷心不已。失戀之餘,大學取錄結果亦未公佈,等待期間,他去建築地盤打工,不知前路何去何從。

男主角與女主角(Nomin-Erdene Ariunbyamba飾)在酒吧約會。
男主角與女主角(Nomin-Erdene Ariunbyamba飾)在酒吧約會。

一連串的少年煩惱,如何解答?Dulmaa笑着說:「這一切,都是未知之數。或許他能升讀大學,或許他會和女孩復合,或許他選擇繼續當地盤工。我們都不知道,但他一定沒事的。」

當年二十出頭的女生,熱切渴求知道所有答案,可是,人生的解答,Dulmaa現在明白,只有經歷過,掙扎過,才會真的明白。

遇見那位少年法師後,Dulmaa將他的故事埋藏在心底,希望有天能把這段經歷寫出來。她仍然努力存錢,仍然為夢想拚搏。經歷許多挫折,幾乎放棄了希望之際,她得到葡萄牙獎學金,能夠繼續深造電影。出發前,她對自己說:「我再也不要找老公,也不想要一段穩定的關係!去到那邊,我就想盡情玩樂!」萬萬沒想到,剛到埗第一天便認識的室友,原來就是那「迷路的老公」。兩人至今已在一起六年,還有一個兩歲的兒子。

回頭一看,青春的掙扎,是否一場無意義的虛空?「這部電影想對年輕人説的是,若你覺得人生一團糟,很想尋找一個答案的時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放鬆,靜待時間流逝。我不是説一切會自然變好,只是我也不知道答案,我也不認為,世界上會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或許能給答案的人,不是師長,不是父母,也不是薩滿法師,她説道:「給時間一點時間,當你真的準備好,宇宙自然會把機會給你,我是如此確信的。所以,只需好好過人生,希望有天自己有足夠能力迎接一切。」說罷,她還反問了一句:「知道嗎?」

這個反問,是拋給人間的,也是對少年薩滿法師的提問。

導演Dulmaa透露,足足花了五年時間製作《風之城》這套電影。
導演Dulmaa透露,足足花了五年時間製作《風之城》這套電影。

Profile

Lkhagvadulam Purev-Ochir在一九八九年出生於蒙古,畢業於土耳其度庫兹埃路爾大學(Dokuz Eylul University),主修導演。二〇一八年到葡萄牙進修劇本創作,目前在盧索佛納大學(Lusofona University)就讀博士,主要研究電影導演佩德羅·科斯塔(Pedro Costa)的作品。她憑首部執導長片《風之城》獲提名2024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更於第20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獲頒「青少年評審最佳電影」及「亞洲新導演獎」,早前亦奪下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導演獎」。

黃家邦、劇照由Guru Media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