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電影以長鏡頭著稱,擅長藉時間流逝捕捉人物內在的情緒變化,就像《愛情萬歲》中在長椅上哭泣的楊貴媚、《郊遊》中出神地凝視壁畫的陸弈靜。作者風格強烈的導演,自然也很有個性。早前的電影座談會上,有觀眾說覺得電影配樂好像有點突兀,問他是否有特別用意,他直接了當回答:「你覺得突兀就突兀呀,我不覺得突兀,我覺得突兀就不會讓它過了。」
他在訪問時回應說:「我不想給你們限制住,你們一直問我為什麼,是因為你們覺得電影是這樣。」他對電影自有一套想法,前幾年起他帶着電影走進美術館,今天他帶着新片《你的臉》回歸電影院,說要把電影院變成美術館,為的是提醒觀眾「看電影可以有很多可能性」。
電影院化身美術館有何不可
理着光頭的蔡明亮,讓他的濃眉大眼及一雙耳垂寬厚的大耳更顯突出。見過他一次就會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有他鮮明的個性。他不喜歡「框架」,遇上不想回答的訪問問題,就真的作罷,但他卻很樂意主動分享個人看法,而且都很真誠。
蔡明亮笑言:「你看我的作品又回到戲院了,但不太符合你們的規格,現在希望你們來包容我。」《你的臉》就只有十三張臉的大特寫及台北中山堂一個長鏡頭,作品走過威尼斯、釜山、紐約等多個國際影展後,下個月將回歸睽違多年的台灣電影院。有別於傳統觀影模式,他把戲院改造成裝置藝術空間,觀眾看罷電影還有後續展覧可看,電影的十三張臉會化成十三幅大型影像藝術作品。「我要打破人家對看電影的界線。」這個一新耳目的體驗,他視之為「電影院革新行動」,並為此集資,稱為「蔡明亮的凝視計劃」。
特寫臉容細說故事
究竟這套由臉容大特寫所組成的電影是怎樣一回事?亮相的幾乎全是素人老者的臉,最年輕的一張臉是蔡明亮御用近三十年的演員李康生。有的臉訴說着過去、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做舌頭運動,更多的是茫然發呆。蔡明亮侃侃地說:「人的一生只有三次機會好好凝視一張臉:嬰兒誕生、親人離世前夕及電影大特寫。」
話說回來,記者觀看前曾擔心那一個多小時會過得很……慢,卻不自覺很快投入光影之中。最深刻的,是第一張出現的臉,那是一位母親。她對於需要一直不說話看着鏡頭,顯得很不自在,不停轉動眼珠。過了好一陣子她忍不住笑了。我驟覺她的笑容很美,更開始發現一張有歲月痕迹的臉的好看之處。接續出現的每一張也是有故事的臉,展現年月琢磨之態。凝視的同時,想起他朝自身也相同,或也會帶着各式遺憾生活。當我的思緒還在沉浸,電影已慢慢放至尾聲,一下子便完了。
「有一點光,有一個故事。你的臉,訴說着歲月,有一些哀傷。」這是蔡明亮為電影編寫的主題曲《有一點光》的歌詞,一字一句點出電影主旨。此曲並沒有加入電影之中,但蔡明亮會在一些放映會後演唱。他有強烈的個性,歌聲偏偏輕撫人心,蘊藏他看透生命所煉成的溫柔。他緩緩說起:「有時候你看見一個人,你會不敢直視他,可能因為他的臉長得很怎樣或生病了,但這都是他的生命狀態。因此,這電影像是我去面對一些臉,然後你們就在我旁邊跟我去面對。他們的美,裏面可能包括殘酷、不堪、真實等等。」
與坂本龍一一拍即合
純粹的臉容特寫構想,他早在拍攝前作《家在蘭若寺》時萌生,那是首部華語VR作品。「我拍電影很在意繪畫的概念,想作品呈現好看的光影。VR拍攝帶來新的可能性,但也流失一些以前的習慣,比如說特寫和構圖。」
他沒有預想最後成品會怎樣,只專注研究如何利用燈光呈現每張臉的特質。之後,他和攝影師小古花了兩、三個月在街上尋覓「好看的臉」,結果吸引他們的大多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他們為每個人拍攝影片,大約拍一個多小時,一半是聊天,一半是沉默。他說起讓我銘記的那張臉,「那老媽媽凝視鏡頭時,有很多情緒,淚珠也出來了,但我沒剪進去。我有很多思考,他們的故事都很精采,但我未必會留,我覺得我的作品就該是現在這樣。」
他也透露原本沒打算為電影配樂,和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合作,出於偶然。在前年的威尼斯影展,他們在沙灘上遇上,一見如故。回台後他把影片寄給坂本龍一,看看有沒有合作機會。一個月後,坂本龍一寄來十二段音樂,並在信裏寫道:「你可以用,亦可以不用。你用一秒、一分鐘,我都可以。」信裏也沒說這些音樂該用在哪個段落,蔡明亮憑感覺把音樂配上。他形容這些音樂如像拍攝時即興演奏。
創作者並不高高在上
蔡明亮認為電影不止一個「看法」。他指出台灣電影院很少給觀眾可能性,觀眾一直被灌輸電影須有故事及結局。年輕時蔡明亮被沒有結局的電影《四百擊》所打動,一直影響他至今,「那小孩只對着鏡頭看,後來就沒有了。我不會問為何沒有結局,我就是被打動了。嘩,太厲害了。原來電影是在問你問題,而且不只問與電影有關的,也在你茫茫然的人生中提問。」
他一直嘗試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影體驗,縱然他的作品在國際間屢屢獲獎,但在台灣卻從不是票房保證,所以之前他會走到街上為電影賣票做營銷。他不諱言:「有時候我會覺得很沒面子,但創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我跟大家坐在一起。有些人做不出來,我做得出來,因為如果我不做,這個世界就這樣,不會有什麼改變。」這段話他說得格外真誠。
他的慢調子電影在快節奏娛樂大片當道的戲院顯得「另類」,反而於美術館播放毫不違和。「觀眾進了美術館,看蔡明亮那種很慢的電影,忽然間就覺得不慢了。看不懂的東西都沒這麼care,因為他在美術館。」美術館更為他延長開放時間,二更還在放戲。「他們本來是9至5上班的,但多請了一個人,可以開到晚上10時,後來開到凌晨2時。半夜有人去pub、看午夜場,為什麼美術館不能為某種觀眾開到半夜?」後來,他更發起「夜宿美術館」活動,拉闊一般人對美術館的想像。
他視這次回歸電影院為一場革命。「我覺得很多東西都可以打破,但你要慢慢來,要去說服人。我不求馬上成功,也不求每個人支持我,就只想有一羣人跟我一起做這件事。」
「蔡明亮的凝視計畫」展映募資: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2576
PROFILE
蔡明亮,台灣電影導演,國際影展常客。他的《愛情萬歲》(1994)及《郊遊》(2013)於威尼斯影展分別獲得金獅獎與評審團大獎, 2006年受法國羅浮宮邀請拍攝以典藏品為主題的影片《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