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太紛擾,我們很多時只顧回應環境,忽略自己的身心狀態。註冊社工Kathleen卻以藝術作為媒介,展開一敞尋找內在澄明、認識自我的旅程。
不求技巧只講「feel」的藝術
Kathleen亦是一位表達藝術治療師,她笑言自己雖然沒有藝術細胞,但從小就熱愛藝術,投入其中讓她體會不同藝術媒介的療癒力。「兒時學過繪畫、芭蕾舞、結他、攝影和戲劇,可惜大家都說我沒有天份,唱歌五音不全,完全掌握不到節拍感。我也曾為未能考進合唱團及不能選修美術而感到挫敗。但在失落的時候,我卻從改歌詞、彈結他之中得到情緒的紓解。」
有人會問,假如藝術我只識條鐵,毫無造詣之下又如何以藝術慰籍自己、治療他人?Kathleen解釋,表達藝術治療所指的「藝術」,重點從來不在於美學知識,而是感受。「我在大專時接觸到關於戲劇製作及藝術的科目,授課導師剛巧也是表達藝術治療師。他在課堂上沒有要求太多實際技巧,反而指導我們意會當下感覺。甚至在畫畫及作品鑑賞的過程中,他也是引導我們尋找關於自己的個人經歷和切身的感覺。」
啟動五感 提升自我察知
簡單而言,表達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就是將「表達藝術」結合「心理輔導」,借助不同的藝術形式輔助治療對象表達難以言喻的情感,提高他們內在的自我意識。「其實任何的藝術媒介也用得上,大致可分成視覺藝術、話劇、舞動、文字和音樂五大範疇。人是多感觀的動物,當你畫畫的時候,其實耳同時在聽,鼻同時在嗅,五官是分割不開的,只是平日大家未必在意。」
表達藝術引導參與者停下來觀察自己,在你全神貫注舞動身體之時,你方發現自己的肢體原來很繃緊,不懂放鬆;當你專心一意繪畫的時候,你才察知自己只顧塗畫灰暗色彩,鬱悶而不自知,這些身體反應多少能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只有加強自我認知,人始能重新認識或檢討自己。「有些人在治療過程中逐步尋回內在資源,有些則會重新審視個人問題,這比創作成品重要得多。」
以繪畫平靜內心 學習協作共融
瀏覽Kathleen的專頁,除了表達藝術治療的資訊,亦發現她不時舉辦療癒身心的繪畫工作坊,當中包括和諧粉彩畫與圓圈畫。有別於表達藝術治療,這兩種藝術形式沒有特定的治療目標,亦無須任何繪畫基礎,參與者單純透過專注投入就能平靜心靈。「其實只要當你很專注,心情就自然平靜下來,任何藝術媒介也可有療癒心靈的效果。」
圓圈畫源自美國,由Hiep Nguyen於2007年一手創立,是強調「融合」、「協作」和「創造」的團體藝術創作, 強調 “Art for all, all for art”,深信藝術無分年齡種族所限,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創作以圓圈作畫,有連接、圓滿及無限的意思,創辦人期望參與者能夠透過繪畫拉近彼此的距離。
「這算是一種社區藝術(Community Art),每幅畫一般由八至十人合力創作,每人先在畫布畫上三個圓圈,並在裏面上色和加入花紋裝飾,完成後再傳給旁邊的人繼續繪畫。有些模式則邀請參加者在紙碟上作畫,每人畫完後將碟傳遞給下一位繼續創作,與此同時自己又會接過別人的碟。」
她認為,作畫過程重視觀察、互相協調用色及構圖,放膽讓別人塗畫自己的作品,同時亦要配合他人塗上不一樣的色彩,是個學習信任和協調的好機會。根據Kathleen經驗,過往大部分的參加者開始作畫時都會憂慮,一方面擔心作品遠離自己心中所想,另一方面害怕與人比較畫功高低,或破壞別人的作品,但結果總令大家驚喜萬分。經過互動交流,製成品往往展示意想不到的效果。「創作結合了每位參加者喜歡的元素,大家從中體會到合作的力量。」
不想參與團體創作,只想獨自埋頭密密畫,可選擇日本和諧粉彩畫(Pastel Nagomi Art)。由來自日本的細谷典克先生於2003年所創立,是一種無需繪畫經驗也能輕鬆掌握的指繪藝術,其創辦理念是希望任何人也能享受創作的樂趣,並在過程中獲得平和感。「當年,細谷先生用粉彩繪畫了一幅櫻花畫,送給正在住院的朋友,希望以舒服平靜的感覺,祝福他早日康復。朋友收畫後的喜悅反應,啟發細谷先生繼續以此作畫,並將之推廣,所以亦有人將和諧粉彩稱為希望藝術。」
和諧粉彩畫題材多以大自然為主,用色清淡柔和,作畫者無需畫具輔助,只需以指頭沾上粉彩畫上畫紙,讓手指、顏料及畫紙實實在在的接觸。比起圓圈畫,和諧粉彩畫較重視個人創作,心無二用的作畫過程帶領作畫者達到紓壓的效果。
九龍城書節:多元藝術工作坊
日期:2018年12月1日-12月2日
活動:和諧粉彩工作坊、「詩情畫意」表達藝術工作坊、 圓圈繪畫工作坊
詳程:https://bit.ly/2QnPv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