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2023】在簡約中找平和 —— 福瑟的文字世界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諾貝爾文學獎2023】在簡約中找平和 —— 福瑟的文字世界

17.10.2023
甄拔濤
1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教人意外,得獎者是挪威作家約恩‧福瑟(Jon Fosse),近十年坊間已經不斷討論他會否獲獎。他著作等身,最受矚目的是劇作和小說,但他亦涉獵多種文類如詩、散文、童書以至翻譯。諾貝爾文學獎主席安德斯‧奧爾森(Anders Olson)稱福瑟「開創性的劇本及散文,為說不出口的東西重新賦予聲音。受現代主義滋養,他以成熟技藝將挪威語言及本質摻進作品。」

簡約文字  沉默語言

福瑟在一九五九年出生於挪威海于格松(Haugesund),成長於挪威西部的一個小型農場。七歲時幾乎死於交通意外,他後來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他十二歲開始寫詩及故事,自言寫作可以為他創造「一個深植現世的空間,一個他覺得安全的地方。」但在大一點的時候,他卻渴望成為結他手,後來卻放棄了。二十四歲時出版第一本小說《紅,黑》(Raudt, svart)。直到三十五歲時,他的作品《我們永不分離》(And we’ll never be parted)在挪威卑爾根國家劇院公演。五年後他的第一部劇作《有人將至》才終於首演,迎來突破,之後成為最常被搬演的在生劇作家。他的寫作生涯中間曾一度停止寫劇本,「想起開始寫作新劇本並不令我感到愉悅。」他如是說。其後才再次執筆。他曾經是無神論者,五十四歲開始篤信天主教。

福瑟不論寫劇本或小說,他的語言風格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文字極其簡約, 十分精煉準確,人物對話亦沒有長篇大論。有趣的是,他寫得愈少,讀者看到的愈多。福瑟說:「如果我寫得好,作品會出現第二種語言——沉默的語言。這種沉默的語言會說出全部。這不是故事,但你會聽到背後的東西——一把沉默的聲音在說話。」有人甚至以「慢散文」來形容他的作品。

福瑟的作品在瑞典學院展出
福瑟的作品在瑞典學院展出

易卜生與貝克特之外

一個作家冒現,無論評論家、學者或市場推廣,都愛用另一位大作家跟他相提並論。福瑟亦不例外,他經常被拿來跟劇作家易卜生(挪威)及貝克特比較。易卜生是寫實主義大師,劇本有明顯的起承轉合及戲劇衝突。如果你帶着這些期望看福瑟的劇本,你總會失望。正如福瑟所說,他不是在寫故事,但細讀福瑟的作品,你會發現主角都在經歷、或經歷過人生中的滔天巨浪——親人朋友的離世、相伴很久的伴侶離婚等。可是在劇本的推進中,這些人生創傷都成為了背景,我們看着主角默默承受。

在討論福瑟和貝克特的比較之前,我們不如先看看福瑟小說「七部曲」系列的第一部《另一個名字》。小說發生在晚秋,挪威西南岸的一個地方。兩個老頭子擁有同一個名字阿斯爾(Asle),都是畫家,住得很近。其中一個酗酒,結過兩次婚,但都已離婚收場,跟子女關係疏遠,和他的狗獨居,常常想尋死。另一個喪偶,膝下無兒,性格更堅強。有一次酗酒阿斯爾幾乎因昏厥而死在雪中,另一個阿斯爾救了他。二人有這樣的對話,我試由英文翻譯如下:

你要走?他說
你不一定要走他說
我一定要走我說
但是你不能走,我們離海那麼遠,他說
我要走,我說

從以上小小的片段,我們可以看到,福瑟的語言重重複複,好像在一個圓圈裏來回往復。重複亦是貝克特的語言特色。此外,兩個阿斯爾教人想起貝克特的經典劇作《等待果陀》中的弗拉季米爾(Vladimir)及埃斯特拉岡(Estragon)。在《等待果陀》這兩幕劇中,二人在一個不知名的荒野,一定要等待果陀先生的出現。但果陀長什麼樣子、什麼時候來、來了之後要做什麼,二人都不了了之,只是知道一定要等。第二幕的開首暗示了埃斯特拉崗前晚被打,阿斯爾酗酒幾乎喪命的情節叫人想起這一幕。可是,福瑟畢竟不是貝克特。福瑟的劇本幾乎沒有舞台指示,這比貝克特更為簡約。而且,福瑟的作品沒有設置一個荒誕處境(例如要等待果陀),人物在劇本中生命的歷程更為流動。也許福瑟覺得連荒誕處境都太戲劇性,需要斬掉。所以,我認為,福瑟比前人又走前一步,他的劇作就可以歸類為發仞於九十年代的新文本(New Writing) 或後戲劇文本(Post-dramatic text)。

2010年獲國際易卜生獎
2010年獲國際易卜生獎
2008年,劇作《秋之夢》在巴黎演出。
2008年,劇作《秋之夢》在巴黎演出。
Les comédiens Eric Berger (G) et Samuel Jouy (D) interprètent les rôles du jeune homme et de Baste, le 21 janvier 2003, au Théâtre National de Marseille La Criée, dans la pièce "Et la nuit chante" de l'écrivain norvégien Jon Fosse, mise en scène par Frédéric Bélier-Garcia. Cette création du Théâtre National de Marseille La Criée, se jouera du 23 janvier au 14 février 2003 à Marseille et du 25 février au 06 avril 2003 au Théâtre du Rond Point à Paris. (Photo by GERARD JULIEN / AFP)
2003年,劇作《夜之歌》在法國馬賽演出。

作品中找到平和

不過,寫作風格畢竟是形式,福瑟想向我們說什麼呢?「我希望讀者能在,或者能從我的作品找到一種平和(peacefulness)。」達米恩·塞爾(Damion Searls) 是福瑟作品的其中一位翻譯者。他二十年前將福瑟的小說帶到英語世界。那時塞爾讀了《憂鬱》的德文譯本,深受震撼並且覺得需要翻譯成英文,於是開始學習挪威文。他形容福瑟的作品能帶來催眠或喚醒般的靈性體驗:「福瑟的作品有一種真正的平和在其中…… 它散射出寧靜。」我認為塞爾的形容十分準確。在讀福瑟的作品時,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靜謐,最終會照見自己。

最後,想說說兩件事。諾貝爾文學獎也有其局限。文學獎曾經於二○一八年推遲一年頒奬,事涉性侵醜聞。二○一九年獲獎的是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但他屢次表態支持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後者被控干犯種族滅絕罪。另一樣有趣的是,福瑟的英國出版社Fitzcarraldo Editions近年旗下已有三個作家拿下文學獎,分別是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2022)及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8)。我在倫敦唸書時,開始留意他們,他們是一間很有眼光的獨立出版社,選書十分獨特,各位讀者不妨多加關注。

(文中小題為本刊編輯所加)

3)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時,福瑟正在挪威Bergen的家中。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時,福瑟正在挪威Bergen的家中。

PROFILE

約恩‧福瑟(Jon Fosse)
挪威小說家、劇作家及翻譯家,一九五九年生於挪威海于格松,現居於卑爾根與奧地利。其首部長篇小說《紅,黑》(Raudt, svart)於一九八三年出版,一九九二年寫出首部劇作《有人將至》,此後創作不輟。作品涵蓋小說、詩歌、兒童文學、散文與戲劇,並被譯為五十多種語言。其戲劇語言富有詩意,接近抒情散文與詩歌,內省深刻簡約。福瑟是繼易卜生後劇作最常被演出的挪威劇作家,曾獲國際易卜生獎。二○二三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甄拔濤
立足香港和德國劇場。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2021至2022劇季)。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組主席。《法蘭克福匯報》形容甄氏為當今炙手可熱的亞洲劇作家。至今已有六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

甄拔濤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