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短篇小説家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周一(13日)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護老院逝世,享年九十二歲。孟若於二〇一三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是第十三位獲獎的女性作家,有人稱她為「加拿大契訶夫」。
不想被童年的悲劇玷污
孟若出生於一九三一年七月十日,童年時居住在安大略省的農村,父親是經營銀狐農場的農民,母親曾擔任教師,患有早期柏金遜症。她在六歲時開始上學,曾就讀於不同的農村學校。在十一歲的時候,孟若已經非常熱愛閲讀,最喜歡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的作品,以及狄更斯所寫的《狄更斯講英國史》(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她後來讀到英國詩人丁尼生(Tennyson)的作品,深受啟發,開始寫詩,並總是在腦海中想像不同的故事。
十二歲那年,孟若遭逢巨變——母親的柏金遜症狀愈來愈嚴重,父親的皮草事業陷入困境,被迫結束生意,改在當地的鑄造廠上班。母親病情轉差,孟若要負責許多家務,要做飯,又要照顧弟弟和妹妹。她後來說:「母親患病,家中缺錢,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對我來説的確非常糟糕;但在青春期的時候,我的自我保護機制很強,也很有野心,所以我還是很快樂。我無視家中發生的事情,雖然我是知道這一切的,但我不想被悲劇玷污,也不想生活在悲劇之中。」
「B-」家庭主婦 一流小説家
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孟若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一九四九年,她獲取獎學金,入讀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起初就讀新聞系,第二年轉到英文系,並獲得該年的最佳成績獎。一年後,她在本科生文學雜誌《Folio》發表第一篇小説,名為《The Dimensions of a Shadow》。那段日子,她一半時間用來讀書,另一半時間全都用來寫作。她說,那時候已經能感覺到「寫作佔據了她的一切」。
大學期間,她遇到了第一任丈夫詹姆斯.孟若(James Munro),結婚那年,她只有二十歲。二人後來定居溫哥華,育有三名女兒,可惜次女在出生當天不幸夭折。照顧家庭的同時,孟若依舊熱愛寫作,常常趁着女兒們睡覺時動筆寫故事,更形容自己是「B-minus housewife(只有「B-」等級的家庭主婦)」。一九八六年,她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解釋自己成為短篇小説家的原因:「我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短篇小説家。我開始寫短篇小説,是因為我沒有時間寫其他東西,我要顧三個孩子。後來我習慣了寫故事,於是就用這種方式看待我的素材,現在我想我再也不會寫長篇小説了。」
一九六八年,孟若出版第一本小説集《快樂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一舉奪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the Governor General’s Award)。一九七三年,孟若與第一任丈夫離婚,搬回老家溫厄姆,三年後再婚,第二任丈夫為地理學家弗雷姆林(Gerald Fremlin)。
她創作題材愈來愈廣泛,引起更多人關注。一九七八年,她憑小説集《你以為你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再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一九八六年又以《愛的進程》(The Progress of Love),三奪加拿大總督文學獎。二〇一三年,孟若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她近十幾年患上癌症和失智症,抗癌期間仍繼續創作,最後作品《親愛的人生》(Dear Life)於二〇一二年出版。
她曾説道:「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寫小説(Everybody’s doing their own novel of their own lives)。」
從農村女孩到世界知名作家,孟若用了九十二年,為自己寫了一部獨一無二的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