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華人現代藝術領域中,謝景蘭(Lalan)可謂獨一無二的存在。在以男性藝術家為主導的文化殿堂,她鮮活靈動,不受性別、種族、地理限制,堅持探索跨界藝術融合的可能,開創「綜合藝術」之先河。她的光芒似乎一直被第一任丈夫、抽象派大師趙無極掩蓋,實際卻也是拍賣界寵兒,作品常以高價成交。
這位能畫擅舞的前衛女性,出生書香門第,最早的興趣是音樂。1935年,她入讀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與趙無極邂逅,1941年成婚。二戰結束後,夫婦共赴巴黎,在蒙帕納斯開設畫室。其時謝景蘭尚未作畫,但會對趙無極的作品提出意見。及至1957年,謝景蘭與趙無極離異,改嫁雕塑家及音樂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自此投身藝術創作,熱切渴求表現自我。
以女性獨有的敏銳,揉合在音樂、舞蹈領域中的領悟,謝景蘭早期作品隨性而發,作畫時筆勢如舞動般,極富節奏感。承襲「不定形藝術(Art Informel)」的抽象表現手法,常以黑、棕褐、朱紅為主調,把對自我表達的迫切渴望,融進豐沛顏料裏。
1965年,謝景蘭經歷創作瓶頸,開始鑽研講求回歸自然的南宋山水美學。同時期法國社會紛亂,讓謝景蘭反思藝術療癒世代創傷的功能,並決定放棄個人情感,透過「造山建水」,為觀者搭建平和豁然的寧靜意境。畫上大片留白,多用柔和色彩,寥寥數筆勾勒出日、月、薄霧、山巒等,靜謐而空靈。她的兒子趙嘉陵憶述:「我媽媽想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其他人,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太過擠擁,人有很多的不同的想法、慾望,怎麼也不能平靜下來,她讀了《老子》以後,覺得人應該要靜下來,所以這個時期的風景畫什麼都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
繪畫外,謝景蘭並未摒棄對音樂與舞蹈的追尋。被美籍舞者Martha Graham的紀錄片打動,她進而思考如何結合跨界藝術:「我在這裡是要體現整體的和諧,一個步調一致的整體。」1988年,她與范甸南移居法國南部金合歡鎮,創作上通過內省的生命提煉,摒除一切形式主義,以最純粹的心態呈現「天人合一」的精神。作品構圖比以往更豐盈和決斷,洗刷、筆觸、滴墨、潑濺等技巧熟練圓滿。中西並蓄,結合其他界別的藝術美學,終成就別樹一幟的「謝景蘭」風格。
人生難料,1995年謝景蘭在一場車禍中離世,享年74歲。近40年的藝術生涯裏,她盡情揮灑澎湃的生命能量,相信已不留遺憾。適逢今年謝景蘭百歲誕辰,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特別展出32幅跨界藝術作品,涵蓋油畫、聲音、形體、擴增實境(AR)等多媒體,把她的生命軌跡,一一在觀者腦海暈染開。留下的道道獨特而永恆的風景,正待你細味。
《延綿之軀:謝景蘭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9月19日
時間:11:00-18:00(逢星期一休館)
地點:亞洲協會香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