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在香港做陶】 謝淑婷:在窯爐裏學習失去與成長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她們在香港做陶】 謝淑婷:在窯爐裏學習失去與成長

08.08.2020
何諾兒
何諾兒
img_1312

位於大館的 Touch Ceramics既是陶瓷工作坊,也是一個小 藝廊。正值店鋪開業兩週年,他們與三位本地陶藝家合力舉辦了「她們在香港做陶」的展覽。三位的作品各有特色,呈現了香港陶藝的靈活和開放性。走入店面,最先看到的是三個栩栩如生的彩色陶瓷娃娃,它們看著手機、看著書,或是靜靜的坐着。這個名為「So-so Distancing」的擺設是今年的藝術家年獎得獎者李慧嫻的作品,期望用活潑生動的陶偶紀錄城市中的人與事。

疫症肆虐,大家都保持着社交距離來避免染病。
疫症肆虐,大家都保持着社交距離來避免染病。

陶偶旁邊放着幾本風格截然不同的陶書,是陶藝家尹麗娟的作品。這些無字天書有的曾經是黃頁、雜誌,甚至是尹麗娟自己的記事本。在書上一頁一頁地塗上泥漿好比一場安靜的禪修,尹麗娟發現,即使是沒有字的書仍然承載着它的故事。

沙士年間的黃頁和2018年最後一本實體黃頁,即使抹上陶泥,依然代表着不同時代的社會故事。
沙士年間的黃頁和2018年最後一本實體黃頁,即使抹上陶泥,依然代表着不同時代的社會故事。

而展場中央一件件米白色的「衣服」吸引了記者的眼球:毛衣上針織的紋路既細緻又清晰,裝飾用的花也十分立體,讓人不禁懷疑自己的眼睛:這真的是陶瓷嗎?

謝淑婷(Sara)在2000年左右開始發展「衫系列」的創作,這個系列更是2003年香港藝術雙年展的得獎作品。
謝淑婷(Sara)在2000年左右開始發展「衫系列」的創作,這個系列更是2003年香港藝術雙年展的得獎作品。

精緻可以來得很簡單

當記者以為這些精緻的細節定必是藝術家久經時日的心血之作,陶藝家謝淑婷(Sara)卻說這些作品簡單得連小孩也能做到。只要像洗衣服般將布料泡在泥漿裏,再放進窯爐裏燒,便能呈現出衣服本身的紋理。Sara在大學時期深受概念藝術的影響,相信陶瓷不止是工藝,也可以是用來呈現概念的物料之一。「陶瓷不一定是個花瓶。其實陶瓷在那個年代仍是一種很傳統的物料,我就想用這種傳統的物料注入概念藝術的方法,用另一種方法呈現。」

二十年前的某天,她在工作室看到沾滿了泥漿的抹布,於是忽發奇想,將它放進窰爐裏燒,竟能燒成一件陶瓷。自此,她開始嘗試將沾上陶泥的衣服放進窯爐,一燒,就燒了二十年。將自己的舊衣抹上泥漿、放入窯爐,是一場與舊我的角力。「覺得似是藏起一些私密的東西、讓自己忘掉一些東西。衣服燒掉之後就彷彿沒有了顏色、氣味,也燒走了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

相較於看重手工的傳統陶瓷工藝,Sara反而從概念藝術的角度出發,借陶瓷道出她的反思。「它(衫系列)的精細是那物件原有的,不是由我創造的,製作過程不涉及過往所頌讚的陶瓷手藝。我想著重陶瓷與原本的物料結合後燒,燒製之後是甚麼?燒去的是甚麼?」

即使燒成了白瓷,衣服原有的細節仍然清晰可見。
即使燒成了白瓷,衣服原有的細節仍然清晰可見。

得失之間

Sara笑言,「衫系列」橫跨了整個沙士時代,在現今的疫情底下展出讓她非常感慨。2003年,她她正準備到美國攻讀碩士,卻發現母親患上了腦退化症,而替母親斷症的正正是因沙士殉職的謝婉雯醫生。「我到美國尋找合適的學校,回來打開家門,她(母親)問我是誰,嘩!真的嚇死我!」Sara雖是笑著憶述母親的病狀,但當中的甜酸苦辣,只有當事人才能明白。

直到2008年,母親已經完全記不起Sara,身體狀況亦每況越下。碰巧她當時正在準備展覽,她便用了母親的衣服做陶,仿造了舊家的場景,有衣車、衣服、衣櫃,希望藉此喚醒母親的記憶。雖然母親依舊不記得她們,但這個家的場景卻引起了不少共鳴。「其他家人也因著作品有感動,更加維繫了整個家庭一起照顧媽媽。」

Sara直言做「衫系列」是種釋放。「很無助,我不是醫生。即使是醫生也幫不了多少。做陶瓷像是對她的祝福,跟別人雕刻神像一樣,我是借助陶瓷來灌注力量。」

後來,Sara的父母在三年內相繼離世,兒女卻又同時接連出生。那三年就像是一堂深刻的生死教育課,讓她不停經歷着喪親之痛和迎接新生命的愉悅。即使同樣是做陶衣,背後又有了不同的意義。除了與過去周旋或喚醒記憶,這些陶瓷是更紀錄了孩子們的成長。「2015年的時候有策展人請我到加拿大做展覽,知道我有孩子,便着我帶他們同去。孩子會在旁幫我混泥漿,我做的時候兒子在旁邊會做恐龍。女兒只得3歲,甚麼都不懂,就做了些泥球。他們有些公仔不要了,我又會拿來做。」

部份作品上的裝飾花是Sara從自己的圍巾上剪下來的。
部份作品上的裝飾花是Sara從自己的圍巾上剪下來的。
Sara笑言這條圍巾那麼長,「有排剪」。剪着剪着,也算是歲月的消磨。
Sara笑言這條圍巾那麼長,「有排剪」。剪着剪着,也算是歲月的消磨。

陶瓷教會我的事

是次展覽展出了Sara在「衫系列」的新作,包括了兩個孩子的衣服,以及她年輕時穿過的圍巾與外衣。對她而言,這個橫跨二十年的系列不只是一件件單一的作品,而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日記。二十年來,少女經歷了迷失、喪親、結婚、生兒育女,每件作品都是日記的其中一頁。衣服和陶瓷陪伴着她,一次又一次地經歷失去。「每一次做陶也難保會成功,失敗的很多,會碎得很厲害。」她接著說:「我覺得生命也是如此,沒有一件事是真正可以掌握的。」

「燒之前,衣服是衣服,泥是泥漿。但在燒的過程中,泥才能真正包覆整件衣服,依附在上面,成為失去之物的外殼。你看到的不過是一個殼,包著一些已經失去的東西。」

《她們在香港做陶——李慧嫻、尹麗娟、謝淑婷三人展》

日期:即日至8月16日

時間:11:00 - 19:00,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3座203室

何諾兒
何諾兒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