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年輕畫家】鄭婷婷:繪畫是含糊不清,能展現人的觸動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本地年輕畫家】鄭婷婷:繪畫是含糊不清,能展現人的觸動

19.11.2017
譚志榮、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天訪問鄭婷婷,來到她剛搬進不久的工作室。過去她曾與友人合租一個工作室,不過油畫的味道帶來影響,讓她不得不租用一個獨立的工作室。工作室空間不小,她說,因為繪畫大型作品需要偌大的儲存空間。談話數分鐘,已勾勒了在缺乏細小空間的香港繪畫所面對的困難。

鄭婷婷在新的工作室
鄭婷婷在新的工作室

突破線條的規範

鄭婷婷畢業於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中學時亦曾修讀視藝科。真正讓她開始思考繪畫這種媒介,是源於大學二年級的繪畫課。「中學時的視藝比較接近是素描,以線條組成。而且較重視信息的表達,通常是以實際的物件來讓我們描摹,因此那時候仍沒有繪畫的概念。」大學的繪畫課則讓她開始接觸較抽象的繪畫方式。例如她提到,我們的認知下通常是以線條勾勒事物的輪廓,但她更好奇的是事物的塊面。她指着牆上一幅馬面的素描,「如果不以線條來描繪,那馬的面部可以怎麼繪畫?」

因此我們能看到她的畫作也佈滿不同的塊面,抽象且綿密,形塑畫面內的各種場景。好像最新完成的數幅作品,關於廣場的空間,與今年她在Gallery Exit所舉辦的展覽《集合之前,解散之後》遙相呼應。「我的作品有許多圍繞空間的觀察。我對於空間裏閒置的時間很感興趣。」例如老人使用公園內的健身設施,「多了出來的時間會放在哪裏?」她說到,這樣反覆的觀察,也讓時間拉長了,作品裏所呈現的空間與時間也多了韌度。

鄭婷婷慣常觀察日常的空間,好像作品《營舍房間》。(攝影:Gallery Exit)
鄭婷婷慣常觀察日常的空間,好像作品《營舍房間》。(攝影:Gallery Exit)

緩慢的導熱體

鄭婷婷說話仍然童稚,對她來說,成長也是她的關注主題。她笑說,自己不願長大,就像不願面對捉迷藏時小孩與大人的視覺落差。2013年畢業至今,曾上班半年,最後仍決定全職投身藝術。已創作數年的她,對繪畫也漸漸發展出獨有的觀念:「繪畫對我來說是含糊不清的,我發現語言不太適合自己。而繪畫也能展現日常裏人的觸動──感觸與移動,而不是確切語言所表達。」她謂,對於繪畫的掌握也許只是微小的突破,但仍然嘗試探索媒介的獨特之處。「好像擺放的輕重、筆觸,與顏色的組合等。各種協調也需要精準、剛剛好。」她在受到啟蒙的繪畫課上接觸到一位意大利藝術家Giorgio Morandi,「他畢生只畫茶杯,以同一主題畫一生。我發現重複觀察也能如此極致。」她現在也花至少兩至三年在同一主題上,「比較有連續性與深度,不是『推罐頭』。」畫畫對她而言,就是如此緩慢的過程,「不是傳遞直接與快速的信息,就像很差的導熱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感受到熱力。」

PROFILE

鄭婷婷生於1990年,2013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她主要從事繪畫及素描創作,鍾情於日常風景獨特氣質,作品圍繞對平凡事物的觀察和叙述。曾在安全口畫廊舉辦個展《集合之前,解散之後》、亦曾參與Para Site的《如果只有城籍而沒有國籍》 展覽。

譚志榮、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