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繪本、手工藝到本地文化專題 非凡出版:流行讀物不是即食文化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大時代裏 編書的人

從繪本、手工藝到本地文化專題 非凡出版:流行讀物不是即食文化

feifan6

相信每個從事書籍出版的編輯,都喜歡讀書。入行前,可能想像過編輯就是「受薪讀書」的工作,每日埋首書堆,浸淫字海;入行後,他們往往都是帶點苦笑抱怨:編輯很忙,什麼都要做。

非凡出版的編輯Carman同樣自小鍾意讀書,一心做文字工作,大學畢業就投身出版,第一本由她編輯出版的,就是著名青少年文學作家君比的小說。三年前,她轉到非凡出版,為中華書局的副線品牌,主要做流行讀物,而香港文化專題和手工藝設計,都是她喜歡的選題方向。

圖文書結構複雜

談到任職大型出版社的出版流程,Carman說起初是上司分派題目,後來熟習出版方向,多由自己主動選題,集中本地文化專題和繪本,主要從不同網絡平台揀選作者,按話題熱度、作者的受歡迎程度,和題材的價值衡量。她重視和作者的溝通,擬好方向,作者撰寫初稿樣章,再由編輯交選題表,寫計劃書,包括財政預算,宣傳和巿場定位,總編輯和巿場部評估,選題通過了,就和作者簽約,大約在半年至一年內出版。

她編過《柴犬工房》、《小毛球樂園》等漫畫繪本,畫風可愛繽紛,故事輕鬆簡單,不過編輯也不是集稿就算,「要多想一步,令作品內容增值。繪本類是較輕鬆,可能很快讀完,但不只是嘻嘻哈哈,也可以有些小知識,如加入養倉鼠的指南,領養方法。」她提到繪本銷量不錯,如《小毛球樂園》半個月內已重印一次,也即將三刷。

+1

 

「報題時,除了題目,也要想如何包裝。圖文書編排很複雜,一開始便要考慮結構。流行讀物的彈性是比較多去和作者交流。」在文化專題上,以手工藝專題為例,她過往曾建議與機構合作,回顧工藝歷史,但出版方法較傳統常見,直至她一次留意到插畫師Rain Haze的手作小誌,將工藝老師傅訪問繪製出來,表達方式更有趣吸引,於是邀請對方合作,並於去年出版《守藝工匠—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褪下牛皮紙盒,五冊硬皮書,分別說線面、舞火龍、銅器、彩瓷和竹鳥籠,攤開風琴拉頁內文,感受手繪質感的工藝美,「這本書以圖為主,字數不多,做成平裝書不吸引,做得精緻便有收藏價值。設計可以令到書有生命,發揮得更好。」

做書的愛

編輯觸覺需要時間經驗累積,她坦言:「暢銷書是每個編輯都想做到,但不是容易得到的東西。就算大家都覺得本書做得好,可能都未及預期。」她最近出版林曉敏的攝影散文集《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深受讀者歡迎,登上書店暢銷榜,旋即再印第二刷。

圖文書講究版面編排,Carman每頁都會仔細標注圖文擺位的意見。
圖文書講究版面編排,Carman每頁都會仔細標注圖文擺位的意見。

「它是達到我心目中的一本書的呈現方式。先不講銷量不錯,而是做這本書的時候,因為牽涉的人很多,作者、設計師、印刷,網上導賞等等,大家都很有熱誠,感覺到大家很愛這本書。」她說。

去年她在網上看到「香港遺美」專頁的相片和文字,一見鍾情,很快便邀請作者出書,擬好出版方向,「她的專頁讀者羣以二十五至三十五歲女性為主,所以當時思考出書定位是文藝感重,有香港文化氣息和人情故事,懷舊得嚟靚。」後來她建議此書可參加第一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希望有更多資助去做不同嘗試。於是她寫了一份很詳細的計劃申請書,和作者一起見評審。從挑選老店,文章分類,版面風格,她們反覆溝通,「她很認真,準備了很好的簡報,我們的合作關係也很緊密。」

她最近出版林曉敏的攝影散文集《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印刷設計極有心思,laser cut的鏤空鐵閘,加上多個層次設計,最上層為一頁頁特色花磚。
她最近出版林曉敏的攝影散文集《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印刷設計極有心思,laser cut的鏤空鐵閘,加上多個層次設計,最上層為一頁頁特色花磚。

作品由本地設計師陳曦成操刀,Carman也認為他對設計很有熱誠,「我本來想做個die-cut鐵閘,現在曦成就轉為laser cut的鏤空鐵閘,更細緻,又有多個層次設計,最上層為一頁頁特色花磚,是很多人都有共鳴的東西。」她又提到,編輯有時到印廠睇色,通常睇一、兩手紙,但那日陳曦成在印廠留足一天,由第一頁睇到最後一頁,相當認真。她們還跟網站製作團隊合作,做了網上聲音導賞,由作者細說故事,配樂間穿插現場街道聲,也有店主和客人的交談,以另一種方式記下老店日常。「我覺得,有時一本書好不好,是所有人對這本書的愛夠不夠多。以前試過和作者意見不合,可能編排或設計有爭執,有時會諗,出完就算,最後書盛載的不一樣,沒有愛。但《香港遺美》是充滿愛。」她鍾愛實體書的獨特,「做編輯出書,一本書編了一年,到它印起擺在你面前,這滿足感是不一樣。」

「雖然是流行文化,但都是有資訊性,或者有共鳴,例如香港招牌,不會一兩年後大家就不留意。我不覺得流行讀物就等如即食文化,睇完就放低。」她形容,想做一些「睇得完」的書,「好多人買書回家只放着不讀,或者讀少少就擱下。我想做一些書是,你輕鬆看完,但不會失去價值,有時想重溫,也可以隨時揭開。像《守藝工匠》或《香港遺美》,你可能今日經過一間老店,你會想回家揭番嗰頁重讀。」

編書推介:

《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林曉敏

因為是充滿愛的書,也很深刻。在編輯上,最初想做五十至六十間老店,後來決定集中二十五間, 作者再做詳細訪問和補拍,又建議文章分類為「衣食住行」,而且每篇都加設「歷史查考」一欄,就有資料性。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大時代裏 編書的人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