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戲稱,去年底播映的《黑鏡》第四季是在告訴我們:「IT狗」、單親媽媽、賣保險的、虛擬紅娘都惹不過。
不少人對這季大失所望,認為父母過度保護子女或是為掩飾交通意外釀成更多血案,一錯再錯的情節是老生常談,深度大不如前,腦洞開幅收細。這季真的如此不堪嗎?
權力操控的隱喻
第四季首兩集都在訴說權力的主題。第一集《U.S.S.Callister》講述一個科技公司首席技術官Robert Daly﹙Jesse Plemons飾演﹚,複製得罪他的同事之DNA,困他們在虛擬太空遊戲「卡里斯特星艦」之中。Daly在太空艙不斷壓迫他人,不順從的會被他變成類似甲蟲的怪物。後來的一場戰役,大家都懈怠,觀眾明白這權力不過虛構,沒有人真心服從他。戰役的所謂緊張感,不過是大夥兒合演的一場戲。
對於第二集,坊間解讀大多圍繞親子關係。女兒小時候一次走失令媽媽精神緊張,為防止再次發生,她選擇「監控」——通過名為Arkangel的公司,在小孩腦內植入一種物質。媽媽可以得知女兒位置,還可看到她眼前的一切,甚至可啟用「過濾」功能,讓她不用面對血腥暴力,例如有槍擊場面時,畫面便會「打格」。打着「保護孩子」旗號,母親以愛為名把權力合理化。這真的只是講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嗎?或許不止。霸權以「保護」為托詞,將不想大眾看到的資訊從網絡刪去,遮蓋真相。片中的母親似乎代表這種專制個體。
私隱侵犯現實中一直都存在,而且大規模。去年底,一位90後女生爆出內地公司360的水滴直播侵犯公眾隱私。不論你在餐廳、健身房還是酒店房間,只要空間安裝了360這款智能攝像機,你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在水滴直播平台上被看到,甚至被他人品評一番。
有些國家的通訊設備內置「後門」,用戶訊息可以秘密地傳送給情報機關。三月,澳洲國防部就曾告誡員工禁止使用微信,因該軟體有機會監控及收集用戶數據。在某些國度,私隱只是虛幻。
戀愛信感覺,還是數據?
為了免除現代人婚戀的苦惱,第四集《Hang the DJ》描繪了由智能系統全權安排的戀愛。男女主角Frank和Amy一見傾心,卻在12小時戀愛期限後被系統判定非「完美對象」,無奈開展新戀情。兩人後來重逢,決定攜手反抗,爬出系統設置的高牆。
人類把「終身幸福」交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決定,享受便利卻喪失自主權。原來系統號稱的99.8%成功率,並非來自順從安排的,相反,是源自1000對測試者中那998對認定彼此,並同心反抗的伴侶。
記憶「出賣」你
記憶回放幾乎是《黑鏡》一開始就探討的話題。第一季《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中,每個人都可以用內置記憶粒播放自己的歷史,如同看影片般。Liam懷疑妻子與朋友Jonas有染,一連串質問與爭吵後,Liam使出終極「殺手鐧」——要求妻子播放與Jonas偷情的片段。
第四季《Crocodile》同樣利用類似技術。保險公司調查員Shazia為處理賠償,想找目擊者把記憶視覺化,還原事發現場狀況。她一路按圖索驥,直到找到目睹車禍的Mia,殺身之禍也隨之而來。當記憶與機器聯結,變成畫面被播放,所有記憶都如實展示,當事人無從篡改。Mia回憶事發情景時,無可避免地洩露自己的殺人畫面。為怕事情敗露,Mia將Shazia一家全部殺害,包括她先天盲眼的兒子。
這只是在說記憶的可能性嗎?主題其實關乎「秘密」。這技術最後幫助警方追查到兇手是Mia,具有實際作用。但當拒絕播放記憶的權利被奪去,人類連守住秘密的權利都沒有。「秘密」根本不存在。
科技猶如時代巨輪,推動人類不斷前行;但同時,重科技輕人文的趨向也愈發顯現。科技令我們徘徊在愉快與不安之間。播放到第四季的《黑鏡》依然不斷提醒觀眾,那些可能被科技消解的情感、意識與自主是多麼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