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反叛破格的街頭藝術家Banksy,七年創作了一系列版畫,題為《白痴》(Morons),描繪一場如火如荼進行中的拍賣會,會上正在競拍的作品,只寫着一句:「我不敢相信你們這羣白痴真的在買這件垃圾」(I can’t believe you morons actually buy this shit.),嘲笑藝術市場讓人費解的天價買賣。
諷刺的是,今年三月初,有人在網上直播燒毀一幅《白痴》真品,其後將畫像數碼化鑄成「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最終以買入價的四倍、三十八萬美元出售。此後大半年,關於NFT的轟動交投接連不斷,某系列頭像被名人爭相搶購,某張meme圖以數百萬美元賣出,某幅拼貼畫以數千萬美元成交價創下紀錄,NFT就如點石成金的魔法,逐漸成為藝術世界的日常話題。
最初讀到NFT的新聞,我會皺皺眉頭,心內困惑,也閃過Banksy對白痴的諷刺。後來發現,我其實也不是天才,NFT或者不是一瞬即逝的潮流,甚至會為藝術世界帶來一些改變,便想去好好理解它,研究其潛力和危機。
簡單而言,NFT是種新興技術,讓人可以買賣圖像、聲音、影片等數碼藝術創作的所有權,其交易發生在加密的數碼帳簿「區塊鏈」上,資料公開透明而不可刪改。在區塊鏈上發布的藝術作品,則被稱之為「加密藝術」。
聽得一頭霧水?不要緊,這一期封面故事,我們拆解NFT加密藝術熱潮,也走訪拍賣行、畫廊、藝術展主辦人、加密貨幣業界和藝術家,看看他們如何回應這個NFT新時代。
Bank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