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不是硬道理 德紹的「創意式破壞」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包浩斯之城

發展不是硬道理 德紹的「創意式破壞」

19.11.2019
何桂嬋法新社,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lex擅長字型設計,他為VorOrt設計了一套新的字型,去宣傳這計劃。

跟很多前東德城市一樣,德紹面對城市老化的問題:當柏林圍牆倒下,東西德合併之後,市場自由化令到很多東德公司面對西德公司的競爭下倒閉,人們紛紛湧到西德尋找工作機會。在1990至2006年間, 德紹人口下跌了18%,每年的出生率低於死亡率20%,人口老化,工作機會少,年輕人都急着向外流,大量工廠和住宅丟空,城市日漸凋零。即使2007年,德紹與鄰近城市Rosslau合併成為Dessau-Rosslau,令人口看似有所增長,但政府仍然預計城市會不斷萎縮。

對於很多德紹人而言,中學畢業後第一件事,是搬離德紹,到鄰近的大城市,如萊比錫和柏林。但有一羣土生土長的德紹人卻認為,與其拍拍屁股離開,不如認真去想,要如何在這城市活得好。而最終的解決方法,不是盲目地開發,而是有系統地「破壞」,把廢棄多年的建築物拆卸,還土地於大自然,或交由當地人去賦予它們新用途,「反發展」才是王道。

繼一百年前的Bauhaus之後,這城市正悄悄地進行第二波反傳統的創意革命。

放棄/回饋城市?

德紹市中心有一座外表殘舊的建築物,建築物被一面石牆包圍,其中一面牆的大閘外,貼有一張德國工藝會(Deutscher werkbund)宣傳年度工藝日的海報,上面印有一對刀叉,下面寫着:一塊圓形的Pizza,放在正方形的碟子上,切成正角度形,這就是Bauhaus嗎?這個笑話,正是在揶揄把Bauhaus簡化成某一風格或圖像的。

張貼着這張海報的地方,名為VorOrt Haus,是「在地的家」的意思。它建於1870年,前身分別是軍事醫院和特殊學校,到1998年開始荒廢。直到2012年,當地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 (Anhalt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設計系學生,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研究如何可以活化德紹這老化的城市,於是他們以這座歷史建築物為試點,構思可以如何活用這建築物。想不到這學生計劃,最後發展成真正的創意基地,為學生、start up創業者、藝術家和創作人的工作室,亦不時舉辦展覽、研討會、表演等等,讓本地人和遊客有交流的機會。

今年三十八歲的Alexander Lech是VorOrt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由學生時期就參與VorOrt計劃,以此為他的碩士論文題目,畢業後,他跟拍檔Claudia Trautmann成立設計工作室BÜROHALLO,選址當然就在VorOrt。

BÜROHALLO的創辦人之一Alex,是VorOrt Haus計劃的中堅分子。
BÜROHALLO的創辦人之一Alex,是VorOrt Haus計劃的中堅分子。

這天我約了他在VorOrt見面,進入大門正對着的走廊,有一個「點名板」,他找到自己的名牌,把它反過來,意味着今天他有到。除了他以外,還有另外幾個創意單位,Alex坦白說,不是每個人都經常出現。

我跟他沿着闊長的走廊和殘舊的樓梯走到二樓的工作室,沿途見到淺綠色的門上寫上黑色房號,走廊上也有不少散落的裝修材料和不知名的器材,而牆上另外印有由Alex設計粉紅色標記,設計感和百年前的醫院格局、新與舊微妙地結合。

Alex的工作室擺放了不少他的作品,多以印刷品和平面設計為主,他解釋:「我自從十三歲起便喜歡街頭塗鴉,中學之後於車房當維修車輛學徒,工作了一段時間,忽然覺得做下去沒有意義,於是重新返回校園讀設計,那時我已經廿八歲。」

Alex擅長字型設計,他為VorOrt設計了一套新的字型,去宣傳這計劃。
Alex擅長字型設計,他為VorOrt設計了一套新的字型,去宣傳這計劃。

廿八歲才讀大學,在香港標準而言很老,但在當地而言,廿八歲算是很年輕:「在德紹,十八到廿五歲的年輕人,差不多都搬離德紹了。雖然每年這裏的大學仍有不少學生,但很多都不是住在這裏,而是從附近城市跨區上學的。」他坦言,要在德紹生活不容易:「很多有能力、聰明的人都到其他城市發展,這裏的工作機會不多,而且德紹所屬的薩克森–安哈特邦(Saxony-Anhalt)是德國右翼政黨最多支持者的地方。」在BÜROHALLO的網站簡介,他幽默地稱德紹為「未來之城」:「我們生活在未來之城,在這裏你可以預先體驗歐洲將來會面對的問題,包括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失業率高,最終導致沉悶的城市生活。」

但他沒有離開,因為他看到這城市的潛力,也因為VorOrt這個計劃:「很多人只是在這裏讀完書就離開,沒有想過回饋這裏。VorOrt的重點是think local,我們想嘗試在像德紹這樣的一個城市,如何可以活得更好,發掘這裏的潛力,利用現有的資源做點事。設計不只是做一些漂亮的東西,而是改善城市的結構,連結不同的人。」

建築物前地不時舉辦社區活動,並非只是創作人「圍威喂」。
建築物前地不時舉辦社區活動,並非只是創作人「圍威喂」。

這建築物屬於政府的,但現時以極低廉的價值租給VorOrt,而VorOrt亦肩負起將之維修的責任。建築物荒廢了十二年,日久失修,很多地方「爛溶溶」,尤其頂樓滲水嚴重,維修工程巨大。Alex笑言,自己的辦公室沒有暖氣:「有朋友聽到我的工作室沒有暖爐,會以為我是很另類的人,但其實我也不想的,我可是很渴望有暖氣的!」但Alex還是很享受從零開始落手落腳去做,哪怕這過程比較慢:「像我的公司成立了七年,現在慢慢地發展,不似得很多start-ups可以很快地發展到一定規模,我的步伐可能比別人慢,但我有很強壯的根基。在這裏工作,比起在柏林的大公司打工好得多。」

Alex除了為VorOrt設計了整體的形象設計和一套字型之外,亦參與不少公共創意項目,例如跟當地的小朋友一起自製凳子,又跟大學合作,跟外地的交流生繪畫德紹地圖等等,大部分是跟社區和城市有關的項目。這城市改變了他,他亦正在改變這城市。

Alex相信設計能連結社區,改善生活,例如他曾跟小朋友在街頭DIY木凳。
Alex相信設計能連結社區,改善生活,例如他曾跟小朋友在街頭DIY木凳。

訪問臨完結之前,我們站在他的工作室窗前眺望德紹的市景,他指住對面的大樓說:「那是德國一家大型醫藥廠IDT Biologika的總公司,另外德國的環保部門(Umweltbundesamt)也由柏林遷來德紹,這裏有很豐富的天然資源,是個跟大自然很貼近的城市。相信它們會為德紹帶來不少就業機會。」看來,德紹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頹廢。

何桂嬋法新社,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包浩斯之城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