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生活】藏着時間之美 從百年仙台飾櫃「簞笥」看指物、塗漆、金具「三技一體」工藝堅持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審美生活】藏着時間之美 從百年仙台飾櫃「簞笥」看指物、塗漆、金具「三技一體」工藝堅持

26.12.2021
譚志榮(部分圖片由門間屋提供)
photoalbum-12

如果時間可以收藏,可能就藏在仙台人家中的簞笥中。

簞與笥,一看就是生僻的字眼,早已在華文世界失傳——古人用簞笥來泛指竹箱,「簞」是指用來盛飯的圓形竹器,而「笥」是指存放衣物或食物的方形箱子,一方一圓,都是作收納之用。傳到日本,箪笥演變成櫃子的意思,當中以仙台簞笥最為著名,集木工、漆藝、金工三大傳統工藝於一身。

仙台簞笥是經日本經濟產業省指定的傳統工藝品,其起源可謂跟仙台歷史密不可分。據史料記載,仙台簞笥的故事可從十七世紀初伊達政宗收復仙台藩之時說起,當時仙台有位技藝高超的木匠梅村日向,伊達政宗居所所用的簞笥櫃子便是由他精心打造出來的。

「以前的簞笥都比較大型,因為是武士放刀用的。根據時代的變化,慢慢多了小型、現代化的簞笥。」仙台百年簞笥老店「門間屋monmaya」的第七代繼承人門間一泰向我們介紹簞笥的演變。傳統來說,簞笥便是專為武士階級、貴族而設,用來存放武士刀、和服等貴重之物;為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門間屋推出多款中、小型的簞笥,但仍然保留傳統的樣式和手工製作方式。

fb-thumbnail_%e6%96%87%e5%8c%96_%e8%a8%ad%e8%a8%88_%e5%b0%88%e9%a1%8c
仙台簞笥老字號「門間屋」第七代繼承人門間一泰

全手工製作 一個半世紀的堅持

一八七二年成立於仙台,踏入二○二二年,門間屋便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了。作為全日本最負盛名的簞笥專門店,門間屋地位來自由開業至今一直堅持全人手製作,「我們品牌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已經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在這一百四十年來,我們一直保持了用手工製作,因為實際上(簞笥)同行許多都進入了機器化,大量工廠生產,機器製作,而我們的理念就是保持handmade全人手製作。」

%ee%98%ba%ee%9f%96%ee%95%ab%ee%92%9c_%ee%95%a9
門間屋是仙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簞笥店,開業將近一百五十年。

現時,門間屋有七個工匠,年資均也有四、五十年,換言之,他們許多十幾歲就已在門間屋拜師學藝;也因為在同一屋簷下,共同守護簞笥工藝至今,門間屋和一眾工匠的關係也如同親人般感情深厚。

沿用「三技一體」傳統技法

門間一泰介紹說,簞司工藝貴在「三技一體」,即是「指物」、「塗漆」、「金具」,「以木工來說,首先是面層用櫸木,內裏用桐木,後者有防蟲、防潮的效果。」指物是指嚴選已乾十年以上的日本產櫸木單板和梧桐木,採用特殊工藝拼接,使單笥堅固耐用,妥善存放貴重物。

上漆部分也甚為考究,分為「木地呂塗漆」、「拭漆」和「黑鐵」三種。木地呂塗漆全程多達三十重工序,經反覆塗漆、打磨、拋光,使其代面如鏡面般光滑,特顯內裏的木紋;拭漆則是指利用掃筆在木面上塗上生漆,再用和紙拭擦,重複十次,從而減低亮滑感以使木紋浮現。「從不同角度觀看木紋,可以看到上漆的功夫高低,(漆)厚得來而又望到木紋,就是代表技術之高。」門間一泰分享如何鑑別漆工質素。至於黑鐵是門間屋的獨門染法,即是在防腐性高的柿涉混合鐵煤染液的塗料中再加上漆,可使木材表面帶有光滑而深邃的黑色,且色澤更貼近當代審美追求。

fb-thumbnail_%e6%96%87%e5%8c%96_%e5%b0%88%e9%a1%8c

仙台當地手工打鐵的鐵匠,僅餘兩位,多年來一直跟門間屋合作無間;當地其他簞笥製造商早已改用機器鑄造簞笥的金屬部件。然而,機器再進步也好,仍然無法處理細節部分,惟工多藝熟的鐵匠親手打鐵,才可以達到「無微不至」的效果。簞笥的金屬花紋以龍、牡丹等傳統吉祥物為主。以線條複雜龍紋為例,即使在同一個簞笥上幾條龍的造型也有微妙變化,細至龍口張開的型態也有所分別,如此生動的神態,非人手製作不可。

photoalbum-13

之所以能一直維持人手製作的生產方式,門間家族的經驗之道在於「量力而為」,不盲目追求擴張、發展,以免導致本末倒置、失卻家族品牌的核心價值,「有很多公司想發大來做,但人手又不、貨源又不夠,強行發大,只會令公司無法運作下去。而我們就跟着自己公司的規模去經營,這也是日本許多傳統文化的企業所保持的心態,才得以保存下來。」門間一泰平實地說。

保留傳統 添上當代美感

百多年的時間,世界足以翻天覆地,但年月沒有在簞笥身上留下太多改動,仍保留傳統古雅的樣式,沒有因一味追求現代化成變得不倫不類。

photoalbum-17

除了尺寸有所變細之外,簞笥設計最「明顯的」變化,可以由「貓足」說起,「貓足是在戰後所設計出來,比較新的款式。因為以前全都是座地式,在放在榻榻米上用的;貓足則可用在洋室的地板上,是仿照西式cabinet的設計。回望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和洋合一的設計。」

其中六十多年前由門間屋第三代繼承人,為海外市場而所開發的一款貓足酒櫃,更是皇太子明仁親王與美智子大婚之時,獲選為宮城縣的獻上品,為這款簞笥添上特別的時代意義,也是門間屋最引以為榮的光輝一頁。同款簞笥,也成了大戶人家嫁女所選的熱門嫁妝。

photoalbum-16

一代傳一代

簞笥耐用,代代相傳,說的是客人視簞笥為家傳之寶,也代表了門間屋數代與客人之間長長久久的交情,門間一泰笑指,「相交一百年以上的客人也有,不是我這一代,而是前幾代的客人到現在也有。這些簞笥用了五十年、六十年、一百年都好,我們都會幫他維修。」像他舉例說,有客人從爺爺口中知道家中的簞笥是多年前從門間屋買的,門間屋收到客人聯絡,後便會派員上門檢查、翻新,使簞笥回復最佳的狀態,讓客人一家繼續安心使用下去,一代傳一代。

門間簞笥店本舖的二樓,其實就是門間一家的居住。在店中成長、生活,門間一泰自自然然便對簞笥工藝感到好奇,常常在現場看着工匠製作簞笥。但對於繼承家業,他坦言年少時沒有太大感覺,反倒是他長大後出到東京,見識、眼界開闊了,見到其他企業、工藝的發展,才知道到自己這門家業是非常珍貴的行業,因為沒有多少品牌有百多年歷史且一直堅持人手製作,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所以即使家人當初沒有給他限制,讓他自由選擇發展方向,他也繼承家業,延續門間屋的精神。

門間一泰指出,像他們這種歷史悠久、從事傳統工藝的小型家族品牌而言,放眼海外非常之重要,這樣才可以延續品牌的生命,「比起日本本土的人,尤其是我們自己仙台,反而在海外,特別是香港,懂得欣賞的人更多。」這是他多年來在各地銷售現場所觀察到的現象,「於日本人而言,身邊的藝術品,已經是覺得理所當然,所以不會感到新奇。」門間屋最近在香港開設了旗艦店,門間一泰親自到店準備開張,他希望簞笥能走出本土、在海外尋知音。

photoalbum-12
譚志榮(部分圖片由門間屋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