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自建「公務員樓」 人性化設計遠勝私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土瓜灣自建「公務員樓」 人性化設計遠勝私樓

1

重建中的土瓜灣變得很快,當土瓜灣站建得如火如荼,新舊樓快速更替之時,與紅蘋果街市一條馬路之隔的美善同道和靠背壟道,卻總是自成一國,泰然自若地維持它一貫的清幽寧靜,路上車子不多,都是六層樓高的樓房,不少都有種滿植物的大陽台,街道和後巷都整潔寬敞,有朋友甚至說某些角度看起來,以為去了九龍塘。

筆者也是土瓜灣長大,一直只知道這些是「公務員樓」,直至到過最近的「九龍城公務員合作社文獻展」,才知道這名字的真正意思,原來這些漂亮的樓房,是由公務員建屋合作社(Civil Servants’ Cooperative Building Societies,下稱合作社)所興建。合作社是由港英政府於五十年代推出的房屋福利,只需湊夠十個人,便可以在漁農自然護理署註冊建社,社員可在政府以特惠價格(約地價三分一)批出的土地上建屋。除了土瓜灣之外,大坑、筲箕灣和北角等地都有這類「公務員樓」,計劃至八十年代終止。

美善同道環境幽靜
美善同道環境幽靜
每座樓宇設計都各有特色
每座樓宇設計都各有特色

設計各具特色

由於樓房的建築設計都是由社員共同商議,再找則師畫則和興建,因此比起私人發展商的樓宇更加實用和人性化,樓宇大多都是方方正正,有個大露台,沒有「奇則」,實用面積動輒過千呎。雖然大致建築外形都是偏向現代主義的簡約和功能性,但在設計細節上各有特色,每棟樓按社員的喜好,選用不同的外牆顏色、物料、窗框的花紋等,逛一條街,不難看到水磨石、紙皮石、通花鐵閘等現時日漸少見、工序繁複的裝飾設計。

雖然驟耳起來會認為這是公務員的絕佳福利,但其實這類房屋也有一定制肘,展覽策展人黃嘉瀛解釋:「當時政府提供的土地條件較差,如美善同道對面、現時是樂民新村的位置,當時還在進行爆石工程。那時這裡亦沒有交通配套,有些人要每日包車出入。我們亦有聽講發生過『起錯嘢』事件,例如露台向着後巷而非外街。樓宇的設計也視乎居民夾到幾多錢,假如建造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付出額外金錢,就可能要改動原本設計,如有露台變無露台。」除此之外,每個社亦要負責修建樓旁的道路,而且公務員要做到退休才可擁有業權,公務員樓亦不可在市場上轉售,直到後來政府鼓勵散社,變回由業主立案法團模式管理,才可轉售房屋。

不少樓宇都用上現時少見的紙皮石外牆
不少樓宇都用上現時少見的紙皮石外牆
有些樓宇的地下樓層會用作停車場,而大部分都是住所,沒有商店。
有些樓宇的地下樓層會用作停車場,而大部分都是住所,沒有商店。

今年五月,公務員樓的居民收到市建局通知意欲收購,部分不望被收購的居民組成「靠背壟道及浙江街重建項目關注組」,為居民爭取權益。展覽中展出由部分成員和街坊提供的舊時圖則,團隊又從不同來源找來文獻,讓公眾了鮮更多公務員樓的故事。當中藝術家林建才和劉清華到訪兩條街近百次,收集街坊故事,再以地圖、照片、插畫和拓印等方式呈現,二人指:「很多街坊幾代人都住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會稱為『祖屋』,我們訪問時問他們有哪些家具是從一關始便存在,不少都是以前嫁女用的樟木籠。我們又聽過居民以前會在天台養雞,但養完自己捨不得吃。也有鄰座的朋友因大廈天台相通,經常結伴,最後成為情侶。」

兩街的地下樓層都是住宅,沒有商店,該區唯一一間老店位於美善同道街尾的剪髮店,店主以前會義務為居民看車,免被抄牌,後來一次意外令其中一個居民得知原來老伯因為自責,曾經私下為居民支付多張「牛肉乾」,大為感動,從此跟他成為好朋友,更等到他退休請老伯去歐遊。兩條短短的街,充滿各種人情故事。各位看完展覽後也不妨到兩條街走走。

(左起)藝術家劉清華、林建才及策展人黃嘉瀛
(左起)藝術家劉清華、林建才及策展人黃嘉瀛
街尾的剪髮店是兩條街中少數老店
街尾的剪髮店是兩條街中少數老店
k201128sim-013

九龍城公務員合作社文獻展
日期:即日至12月6日
地點:土瓜灣北帝街16號The Mahjong麻雀客棧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