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第一天來上課,走進這棟看似老舊的商場,搖着扶手電梯而上,來到琴室前按下門鈴,待劉愷鋒開門後,都驚訝琴室與商場的落差。
在這個殘破的小區商場中,這間鋼琴教室窗明几淨,足以用一塵不染來形容。眼前映進眼簾的課室,矗立了一座老牌三角鋼琴,一切擺設簡約明亮,書櫃排列着整齊的琴譜,書桌旁有一扇窗,窗外是近年新建的商廈,幾個黑人保安穿戴正式,正戴住墨鏡守在商廈門前,他們身邊一排常綠大樹迎着風,葉海傾瀉,不同亮度的綠因而映照教室,清波隨着古典樂流轉蕩洋。
像許多鋼琴教師一樣,劉愷鋒年輕時已熱愛音樂,自音樂學院以優秀成績畢業後回港收生教琴。初時在家中授課,後因學生漸多,不得不物色租舖地址。因家住港島,他曾沿着家咐近一直走遍島上大小商場,蹓躂過後,他發現香港商場不是人流太多,就是品流複雜,商場內過於雜亂,一直走到炮台山,意外發覺往福蔭街轉去,無名民居下竟匿身一個異常寂靜的商場。那天,地下的保安坐着與住客閒話家常,洗衣店滾着一大機連泡的髒衣服,登電梯而上,一樓商場內只有兩三間店營業,全都經營着極其寧靜的業務,如影印店、會計與快遞,商場內人迹罕至,只有幾個顯現是來送貨的工人上上落落。
「這裏和外面的商場比特別安靜,而且地點靠近炮台山站,人流卻十分稀少,商場裏沒有什麼人,扶手電梯上來的轉角舖似乎也扔空了許久。」
他記得自己沿着貼了招租白單張的透明櫥窗看進去,看到這個舖位打通了兩間店,整合成更大的空間。他心中計算,覺得放得下他的三角琴,便決定租下。 經由樓下的地產店,他成功接洽到業主,對方聽到有人想租來作琴室教琴,眼睛亮了,顯然一副滿意的模樣,也不像其他商場管理者,業主在沒有干預鋪內的隔音裝修下,一口答應出租給他,並連聲說若富利來多些琴聲也不錯。
成功租下舖位,他獨個構思琴室的裝修,請師傅把原有的透明櫥窗封起來,找相熟的朋友在圍板上噴了石灰色與岩黑色的油,刻意保留了舖門原有劃一的木板推手,並在最顯眼的轉角處印上了貝多芬的語錄:”music is a higher revelation than all wisdom and philosophy”。
有音樂不寂寞
音樂比一切智慧和哲學都有着更崇高的啟示,他確實如此深信着。
他說自己像許多人一樣,小時候喜歡莫扎特,青年時期喜歡蕭邦,到了中年變得深愛巴哈,亦發現原來練習巴哈的音樂能更好地訓練不同聲部的思維與線條。
「年長一輩都愛聽巴哈,因為他的音樂有更豐富的線條和結構,旋律恆久耐聽。」劉愷鋒說道。然而影響得他最深的,是音樂學院的四年教育,那些懂得音樂的老教授無不令他發掘音樂對生命的影響,四年過後,他明白音樂是人心中純粹的本質,而不是名利的工具或對人的炫耀。
「不過學習音樂有一個過程,剛開始時人們都要經歷無聊枯燥的開始,考驗自己的耐性與堅持,得每天按時練習,學習樂理,數拍子,之後勤加訓練練習曲,以增進手指的靈活性。當跨過了這些門檻,打好了基礎後才可更進一步建立風格,懂得音樂的演繹。」
他的琴室外,沒有滿滿的宣傳單張,或為了討好年幼學生張貼上七彩繽紛的卡通動物,甚至沒有學生傑出的考試成績單,灰色的牆上只有那一句貝多芬的語錄:音樂是更崇高的啟示。
「我不喜歡用功利和商業化的角度和手法去宣傳音樂,也希望學生和家長的理念能和我一致,不要將音樂看成玩樂,技能和分數,而是將它當成終身的相伴與一種性情的教育。」
雖然沒有門前的宣傳,琴室位處寂寥商場的一樓,但這幾年他照樣桃李滿門。學生來自港九新界,小至三四歲,年長至投身社會工作的成人與退休的長者都有。間或他會在網上發佈文章,討論對音樂教育的看法,亦總是收獲數百的讚好與轉發,下面的留言都尊敬地稱呼他劉老師。
劉愷鋒每天都回富利來,課後無事,就會練一下琴,有時坐在書桌上做一些文書工作,看看窗外風光,多年下來陪伴他的只有琴室角落那一盆水培的藤類植物。有時他和藤留至凌晨,商場寂靜,也沒有誰來在意這些夜半琴聲,反倒是這些琴聲,為寧靜夜裏的富利來帶有點故事與浪漫。
「這裏和其他商場不同,廿四小時都可以回來,有時沒有學生,我會約三五知己在這裏開小演演奏會,大家一起夾琴,談天,聽音樂。我一個人在這裏已經四、五年,並不特別覺得寂寞,也許因為音樂已是我最重要的陪伴。」他微笑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