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得獎設計 摺櫈廢木變名店地板 三個年輕建築師的善良抱負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巴黎設計展前哨

香港得獎設計 摺櫈廢木變名店地板 三個年輕建築師的善良抱負

00

【編者按:有三十年歷史的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Objet,今年首次舉辦香港區比賽,從三十五個申請中選出八個優秀新銳設計,得獎作品將在九月巴黎Maison&Objet「香港館」展出,並在十二月回到香港作展覽。本刊推出「巴黎設計展前哨系列」,率先披露評審過程和香港館的場景設計。同時,將陸續專訪得獎設計師和他們的故事。從他們的設計,你會發現有一班人正努力實踐着自己相信的寶貴價值。】

二○二三年,三位香港年輕建築師任曉蘭(Kian)、葉好君(Mavis)和李昀昊(Kwanho)在荃灣貨倉看見二百多塊堆積成山的滯銷摺枱摺櫈防火板,他們於是決定遊說澳洲護膚品牌Aesop,讓他們在銅鑼灣新店將這些廢木板改造成地板,這項設計成為了Maison&Objet 2024香港比賽八位得獎作品之一。

地板用料的特殊要求

三位年輕建築師花了一個月時間,將廢棄逾三十年的摺櫈防火板,變身成為名店地板。
三位年輕建築師花了一個月時間,將廢棄逾三十年的摺櫈防火板,變身成為名店地板。

他們將是次參賽作品命名為「From Decay to Renewal」(從衰敗到更新),Kian解說建築材料界一直存在着大量滯銷貨,原因包括被時代淘汰,或生產線已經遷移到別處,這些摺櫈防火板被社會遺忘的原因主要是後者。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自家生產大量摺枱和摺櫈,在製作支架後,再在上方黏合防火板。可惜隨着生產線北移,加上政策不許香港將這些物料運回內地使用,以致大量防火板被堆放在貨倉塵封超過三十年,早已變得發黃和溶爛。

在接收這一批有「雲紋」的防火板後,他們先思考鋪在地上的方法,「我們做了很多實驗,既然它又爛又殘,一定不可以用普通方法處理,那不如再弄得更爛更碎,然後鋪滿地板。」接着要確保安全性,Mavis解釋:「地板是要防滑和防漬,有很多做地板的特定要求。還有你現在看到花紋(pattern)很隨意,但如何可以在現場做到這個效果,又不用師傅逐塊逐塊貼呢?」

他們認為實驗不是最困難,最艱辛的部分是說服傳統承建商一起嘗試這種有環保概念的新技術。「有很多這一種心理關口,是每次我們做這些定製設計(bespoke design)或創新物料時都要慢慢地和客戶及工程人員溝通。」整次新嘗試,耗時一個月。

「一個月聽似可接受,但對於一個商業項目來說,額外多一個星期等同燒錢,所以好慶幸客戶都認同和支持我們的價值觀。」今次選擇參加 Maison&Objet 比賽,Kian指出因為這種以香港作為出發點的國際比賽甚少,而且他們很希望藉着今次勝出比賽,讓更多商業客戶了解「是有空間讓設計師進行類似的新探索的」。

為建造緬甸孤兒院校舍自立門戶

緬甸山中校舍建造工程歷時八年,他們還教導當地人興建大樓的方法,授人以漁。
緬甸山中校舍建造工程歷時八年,他們還教導當地人興建大樓的方法,授人以漁。

八年前,三人在迎來三十歲之前,決定辭掉建築師樓全職工作,自立門戶成立和建築(MLKK Studio),目的是為緬甸一間孤兒院建造一所山上校舍。因為校舍偏遠、語言不通,因此在建築初期需要經常飛到當地視察和討論,種種原因使辭掉全職、專注投入項目成為唯一可行方法,但他們沒有卻步。Kian堅定地說:「好老套地說,我們三個都很相信設計是以人為本,既然有這個機會,我們覺得沒有原因不做。」

而他們最終並不止於興建一所校舍,甚至走前「一大步」,教導當地人興建大樓的方法。Mavis解釋:「所以這座校舍分成四棟,第一棟是由我們、一班工程師義工和當地人一起建造。當地人掌握工序後,第二棟開始自己『撈石屎』、砌外牆,完成整座大樓。這件事已經超越興建學校本身,更是實現了一個很大的附加價值,我們覺得非常開心。」

Kwanho喜悅地分享,整座校舍將快完工,而他們亦正開展第二期延伸項目,協助孤兒院重建剛從地震中倒塌的教堂:「我們第二期好刻意沿用山上建築羣的類似風格,令當地人有信心自己可以建得到,而且他們亦見證過校舍承受得到地震,至今仍完好無事。」

雖說創業以來,他們做得最多的是商業項目,但亦正正是這些項目,令他們有足夠財政能力去實踐社會意義。「我們好幸運,我們所做的商業項目,都和這些社會項目理念一致。」

問及至今最自豪的一件建築作品,他們討論後說不是一件作品,而是整個成長:「我們最自豪的是整個演進,八年的時間一直貫徹我們最初覺得建築應該怎樣做,而直到現在都繼續做到這件事。另一個層面是,我們一開始是緬甸項目,到後來涉獵更多香港項目,包括『路過北角』,過程中我們大量參與社區,項目原先要求興建一個展亭,但我們了解社區之後,加入了收集廚餘的想法,至今街坊真的建成這個習慣。再到現在我們成立一個慈善機構『仁建築』,更專注地用建築方法做一些慈善項目,我覺得由和建築到仁建築是我們最自豪的事。」

把拆卸下來的外牆銅片,改造為新商店門柄、手把,減少建材廢料。
把拆卸下來的外牆銅片,改造為新商店門柄、手把,減少建材廢料。
香港傳統水洗石工藝在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盛極一時,和建築在二○一六年將水洗石用於尖沙咀商店室內設計之中。
香港傳統水洗石工藝在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盛極一時,和建築在二○一六年將水洗石用於尖沙咀商店室內設計之中。
二○一九年,他們重新排列廢棄的外牆穿孔鋁板,成為一所內地商店的新外牆。
二○一九年,他們重新排列廢棄的外牆穿孔鋁板,成為一所內地商店的新外牆。
他們現正研究將發泡膠箱,再造成為膠磚原料。
他們現正研究將發泡膠箱,再造成為膠磚原料。
和建築三位創辦人(左起)李昀昊(Kwanho)、任曉蘭(Kian)、葉好君(Mavis)。
和建築三位創辦人(左起)李昀昊(Kwanho)、任曉蘭(Kian)、葉好君(Mavis)。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巴黎設計展前哨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