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樓保育啟示】三級歴史建築「有記合」變身多功能社區客廳 業主免費租出予One Bite Social策劃 「壹合」計劃:唐樓是代表建築保育的未來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唐樓保育啟示】三級歴史建築「有記合」變身多功能社區客廳 業主免費租出予One Bite Social策劃 「壹合」計劃:唐樓是代表建築保育的未來

project-house5

 

「你好啊,我們是一個免費的社區空間!」在熙來攘往的上環皇后大道西與文咸東街交界,拖着買餸車的太太經過「有記合」,「壹合」成員邀請她進去參觀。

全港僅餘七座戰前直角轉角唐樓之一,皇后大道西一號「有記合」,在二○一○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於一九二六年之前建成,建築風格中西合璧,外牆刻着醒目的「有記合臘味店」招牌及「歷史悠久貨正無欺」、「六十餘年專賣正嘢」等廣告標語,是上環地標、打卡熱點之一。

最近,「有記合」業主、 「活在山下基金」(Lion Rock Heritage Foundation)創辦人,免費租出了地舖單位,給社區創意活動平台「一口社群」(One Bite Social)舉辦「壹合」計劃(Project House),與超過三十個社區拍檔把「有記合」變成社區客廳。這個由七月尾開展,為期五星期的pop-up實驗,為建築保育及社區營造帶來了甚麼啟示?

稱有記合的皇后大道西一號,是香港七座現存戰前直角轉角唐樓之一,建築風格糅合中西特色,得業主悉心保養,狀況較好。
稱有記合的皇后大道西一號,是香港七座現存戰前直角轉角唐樓之一,建築風格糅合中西特色,得業主悉心保養,狀況較好。

私人業主 唐樓保育

去年,一九三一年建成的「雷生春」正式列為法定古蹟,不但是首次有戰前唐樓獲此評級,亦是最先冠上法定古蹟評級的平民建築,可謂本港古蹟保育的一大突破。然而,全港現存一百六十多座戰前唐樓,有近六成未獲任何評級。更何況,評級制度並不影響建築物的業權、使用權、管理權及發展權,例如在二○一五年,三級歷史建築、港島最後一座戰前轉角弧型唐樓「同德押」,便遭業主清拆,將重建為商廈,正正反映私人歷史建築保育之難。

何詩珮(Vanessa)姐弟數年前購入全幢有記合,「是一個好靚、好特別的建築物,又合符預算,它的位置也非常好。」他們看中有記合,坦言當初只打算作家族投資,並不了解建築物背景和建築保育。

「當時的賣家跟我們說,這是歷史文物,我們也嚇了一跳,問是甚麼意思?」她解釋,儘管無意清拆重建,但也會擔心歷史建築有諸多限制;向相關專業人士咨詢後,她發現,是自己多慮了:「原來是沒有甚麼的。你真的想做甚麼都可以。」她語帶驚訝地說。幸好,他們很珍惜這座美麗的唐樓建築,為它進行保育復修,嘗試還原建築細節,例如拆走被前業主封上的圍板後,地下水磨石柱上的書法招牌、標語,才得以重見天日。「經過這段時間之後,我就對heritage開始認識了,想看看可以為香港的歷史文物做多些甚麼。」

於是,Vanessa聯同資深建築師、前虎豹音樂基金執行董事胡燦森成立了「活在山下基金」,是全港首個文物古蹟信託基金,「目的是保留草根的歷史文化。」她明言。「我經歷過原來我們買了三級文物,拆了都可以,沒人理會。」作為業主她深有體會:「其實最沒有保護的,就是唐樓。通常是私人擁有,但現在沒有得到保護。」

「所以這個基金的目標是privately owned(私人物業),去保護它們。最重要就是,把它們重新變成服務社區的空間。希望將來有不同的同類建築,在不同地區,可以服務到該區社羣。」在她看來,歷史建築是香港人生活故事的載體,與所在社區、居民有緊密的關係,建築保育活化不僅只有旅遊觀光或商業購物用途,而是可以回饋社區、服務社區。

有記合是活在山下基金首個項目,她計劃將地舖單位用作社區服務中心,「長遠可以給社區NGO去服務區內,要找合適的單位。」問題來了,何謂「合適的單位」?區內又甚麼需要?有記合轉型的「頭炮」活動,是免費借給One Bite Social團隊五星期進行實驗,「在一個月內,給我們一個機會去認識這個區的街坊,也能讓我們認識這個區的社會服務機構,是一個perfect start。」Vanessa說。

One Bite Social創辦人梅詩華(左)、項目經理張喻斯
One Bite Social創辦人梅詩華(左)、項目經理張喻斯

後疫情社區需要

One Bite Social在二○一七年發起「壹屋計劃」,目的是善用閒置空間作社區用途,由有心業主短期借出「吉舖」,透過簡單的設計元素改造臨時空間,與社區組織合作舉辦活動。這次是首次在疫情後舉辦同類活動,因應有記合而把名稱改為「壹合」。

One Bite Design、One Bite Social創辦人梅詩華(Sarah)說,「以往的Project House(壹屋計劃)都是在COVID之前,現在是後疫情,其實我們自己也會疑惑,是否還能sense到社區需要,從而策劃合適的內容呢?」因此,他們馬上邀請了明愛堅道社區中心等社區服務機構合作,一起構思活動。她提到,這些機構雖然服務中西區已久,但也會面對難以接觸新服務對象的問題,有記合地理位置優越,正好給它們嘗試走出傳統服務模式及地點,更貼近社區所需。

「當我們決定開展這個計劃的時候,我們用的字就是『幫社區把脈』。我們目標就是在這幾個星期,透個不同類型的活動,去看究竟哪些是街坊鍾意的,哪些是街外、區外的人鍾意,因為週末真的很多區外的人想參與,所以我們其實都在摸索、測試之中。」

壹合地方細細,卻集多功能於一身,社區服務方面,有明愛勞動友善社區辦館、社區咨詢站、「健康一點」一站式健康數據檢查等;身心靈主題活動方面,有聆聽專員一對一的「即傾Talk Shop」、「呼吸空間 」系列等,還有失明人協進會駐場的社區咖啡店,由地區書店、老店組成「上環角落」,藝穗會帶來的「壹屋音樂會」,還有不同主題的放映會、工作坊、分享會等多元化的活動。

One Bite Social項目經理張喻斯(Stephanie)留意到,「傾計」活動很受人們歡迎,常有活動結束後參加者留下傾談不捨得離開,甚至好幾次都音樂會、放映會都有參加者哭了出來,「或者是大家這幾年都有很多stress(壓力)」,她說反映人們需要能夠放鬆傾訴、釋放情緒的空間,「因為過去幾年外在環境很多fluidity(流動),其實很多人不能夠相信會有好的事情會發生,驚訝它不用拆,及提供免費活動,有一個街坊純粹因為這樣便哭了。」

壹合以「社區客廳」定位,一幅醒目的「傾緊計」標示,歡迎人們進來聊天、聯誼。
壹合以「社區客廳」定位,一幅醒目的「傾緊計」標示,歡迎人們進來聊天、聯誼。
「上環角落」有上環獨立書店見山及出版社MCCM Creations的選書,也會每周不同介紹區內老店。
「上環角落」有上環獨立書店見山及出版社MCCM Creations的選書,也會每周不同介紹區內老店。

唐樓建築 保育未來

對比以往在一般街舖舉辦壹屋計劃的經驗,Sarah指出,今次街坊warm up(熱身)比想像中更快,是因為有記合歷史悠久,是街坊熟悉、喜愛的地標建築,更容易打破隔閡、引起人們興趣。「我們很明顯看到heritage building和不是heritage building的分別。」

她又解釋因應舖位面積有限,設計團隊運用了很多簡易臨時裝置和設計元素,例如易裝、易拆、可重用的金屬支架,以便隨時因應活動需要改變家具、設施的位置和用途,「如果唐樓是代表建築保育的未來的話,其實它的面積本身就是只有這麼大的。所以我們在這裏可以test out到它(唐樓)的設定是適合甚麼規模的活動,我覺得對於基金或者其它這類型的建築去思考,其實都會很有用。」

Vanessa也很滿意今次有記合pop-up社區空間實驗,得到街坊熱烈反應和支持,「可以帶出heritage的value對香港人有多高。」她這樣總結活在山下基金的願景:「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個渠道,給商界去參與保育。」

有記合是上環地標之一,壹合開幕初期便吸引了很多區內、區外人士的好奇,活動反應熱烈。
有記合是上環地標之一,壹合開幕初期便吸引了很多區內、區外人士的好奇,活動反應熱烈。

 

壹合Project House

日期:即日至9月3日

地址:皇后大道西1號地下

查詢:instagram.com/onebite.social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