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多了手作人用廢紙、茶渣、涼茶渣等廚餘做紙,Worksheet Studio兩位設計師王玉玲(Jade)和楊詩雅(Car)最初都是從手作開始,不過很快發現問題:「手抄紙的纖維分佈不均,不耐摺疊、容易耗損,最大問題是難以用來列印,很易會卡紙,墨水亦易化開。」Car道出問題所在,於是她們足足花了四年時間,全職研究再造紙,更聯同熟悉生物化學的朋友,運用機器改良紙質,除了再造紙,更造出堅硬的磚材,還有一條條棉繩似的物料,由平面走到立體和線。
引進機器量產 補手作仔不足
一般人理解,再造紙就是把廢紙回收再打碎造紙,其實基本上所有具纖維的物料,Jade和Car都可以轉化成造紙原料,而且成品厚薄皆可調校。當中關鍵是加入從樹木提練出來的天然黏合劑,幫助短小的纖維緊密黏合,紙成品便會更耐用、不鬆散,亦不會因為多番摺疊而變脆。
她們捎出幾張米白、淺灰、淡黃等色彩不一的紙,前身分別是搭棚用剩的竹、茶樓沖茶後的茶渣、茶廠過不了QC或發了霉的乾茶葉、中藥舖的中藥渣,還有一家製衣店捐出的衣料。她們會視乎客人需要來造紙,以茶渣紙為例,若對方想在紙表面上看見明顯纖維紋理,她們便會把部分茶渣打得不太碎,混在打得細碎的茶渣漿中。「我們亦會問清潔客人需要,如果對方只是用來作包裝紙或裝飾用,那粗糙纖維效果可能更適合,若要用來印字則相反。」Jade說,這樣半手製的紙張,以絲網或噴墨印刷也沒問題,還能做出懷舊效果。
回想初初做紙,是源於二人在大學修讀產品設計,當年其中一份功課是利用廚餘造紙,探討城市中的資源浪費問題。畢業後到電子玩具公司工作一年,兩人還是想把這份功課認真延續,於是辭工重新學習再造紙技術,成立工作室Worksheet Studio。實戰前努力爬文,讀遍外國關於再造紙的生物科技論文,去年再購入相關機械,進行廚餘消毒、加水打成纖維漿、過瀘去水壓成紙等不同工序。
不再只依靠人手製紙,因為她們深明廚餘數量之多,單憑兩對手難以完成,更大問題是,「如果要說服客人用這些再造紙,一定要確保生產水平穩定,當你造一張細小的手抄紙,可以很輕易,但一旦放大面積,當中計算的方程式可以完全不同,所有溫度、水份、廚餘量等要重新計算。」Jade說。
解決區內廚餘 破純白迷思
她們的工作室位於灣仔的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升級再造中心,部分工序會交予中心庇護工場的學員處理,而回收工作則一個月一次,每次出車走勻區內相熟的茶餐廳與酒樓,回收重約20公斤的茶渣,「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香港共有五百至七百間中式茶樓,每日產生一噸茶葉渣!現在多了台式茶飲店,若是有真茶葉而非用茶粉的話,廚餘量肯定不只這數字了。」雖然她們做到的不算多,不過已愈來愈多品牌找她們合作,把廚餘再造成可以生物降解紙張。
再造紙技術的可能性很高,她們亦曾為手工品牌「麥子啤酒」設計,用釀過啤酒的蜜芽打碎製成倒啤酒器的手柄,再用於品牌合作的餐廳中,噱頭十足;去年,環保署參與「國際環保博覽」,攤位以竹棚為主題,她們則利用搭棚剩竹製成竹再造紙海報,鑲在畫框內,代替以往常用卻無法天然分解的Foam board展板。另外,二人除了購置造紙機器,這幾年來更不斷請教國內大學相關的園林資源教授,去年底更申請MaD festival 的交流贊助,到天津、西安等大學拜訪專家,提升技術。
當然,比起一般A4紙,由各種廚餘製作的再造紙不會雪白無瑕,但她們想讓人思考:「紙張是否一定要純白?試想想,以前讀中、小學,學校的通告、工作紙都是用灰色的再造紙。」她們解釋,別以為再造紙就是完美,一味追求白雪雪的紙張,其實只苦了自然,「即使回收紙張造紙,工廠要用脫墨劑,去除原來的紙墨,又要用漂白劑來漂白紙張,過濾出來的墨渣好毒,最終可能排去河流、水源。」不能確保工廠排污,消費者的選擇能左右生產商決定。
MaD Festival
日期:2019年1月12至13日
地點: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
查詢:3996 1953
詳情:http://www.mad.asia/programmes/mad-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