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ies】貝聿銘逝世 一代華人建築大師的高山低谷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Memories】貝聿銘逝世 一代華人建築大師的高山低谷

18.05.2019
法新社、網上圖片
FILE - MAY 16, 2019: It was reported that legendary Chinese American architect I.M. Pei, whose designs include the glass pyramid at Louvre Museum in Paris, 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 in Doha,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s East Building, and the Jacob K.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 has died at the age of 102. NEW YORK - APRIL 21: Architect I.M. Pei Speaks after being honored with an Ellis Island Family Heritage Awards at the Ellis Island Museum, April 21, 2004 in New York City.   Paul Hawthorne/Getty Images/AFP

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大師」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剛於上月慶祝其102歲生日,沒想到事隔一個月他便辭世。不少香港人「細細個就聽過佢個名」,畢竟世界知名的華人建築師不多,而為香港設計過地標性建築的,更少,因此他的事蹟和作品多年來常被人掛在口邊。

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美藉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享年102歲。
知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離世,享年102歲。

中銀大廈 低成本高質素

貝氏的建築作品遍布全球,包括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台中路思義教堂、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美術館等等,但最為香港人熟悉的,無疑是中環的中銀大廈。貝氏的兒子貝禮中就曾於訪問中講過,他父親構思大樓外型時,在紙上畫了一個正方形,加兩條對角線,再將四個三角形變成立體的三角柱,將它們拉高壓低,便形成今天那高矮不一、「三尖八角」的形態。貝氏給大樓一個中式寓意:像竹子一樣節節上升。

由於地盤位置不在舊啟德機場的飛行航道上,因此沒有高度限制。它是世上首個運用立體剛架結構(space frame)興建的高樓大廈,承重都落在四邊柱子上,大廈內無需柱子,這結構令大樓能抵禦香港的強勁風速外,鋼材用量比一般大廈少四成,減低造價。

八十歲仍在學習

貝氏1917年生於廣州,出身蘇州望族。他的童年在香港度過,十八歲到美國留學,分別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取得建築學士和碩士學位。1983年,他獲得建築界最高殊榮的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但原來他曾於上世紀70年代遭受重大挫折,建築公司差點要倒閉。

貝氏跟美國建築師Henry Cobb負責美國波士頓一座摩天大樓John Hancock Tower。大廈幕牆採用了當時仍屬嶄新的反光雙層玻璃,但大廈將近完成之際,卻出現玻璃脫落,它最終要多花近百萬美金大規模修整,為貝氏的名聲和財政都帶來重大打擊。雖然如此,它落成後獲得不少掌聲,更於2011年獲美國建築師學會的「二十五年獎」(Twenty-five Year Award)頭銜。

貝氏跟Henry Cobb負責的美國波士頓摩天大樓──John Hancock Tower。
貝氏跟Henry Cobb負責的美國波士頓摩天大樓──John Hancock Tower。

貝氏一生投入於建築設計,直到八十歲仍在創作。他的最新(最後)作品是位於卡塔爾的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他曾坦承不了解伊斯蘭藝術,於是花時間閱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傳記,又展開幾個月的伊斯蘭建築考察之旅,走遍世界實地去看,足見他對於每個項目的認真,對不同文化的尊重。

貝聿銘亞洲四大佳作

中銀大廈香港

有70層樓高的中銀曾是香港第一高樓,運用貝氏擅長的幾何形狀和玻璃幕牆,富現代感。牆身的三角形線條跟大廈三角形結構互相呼應,但由於設計像充滿殺氣的三面刃鋼刀,有指它似「力劈」旁邊的匯豐,所以匯豐也不輸蝕,在頂樓加裝「大砲」還擊,成為香港建築界趣聞。

China, Hong Kong, Victoria city, Bank of China tower by I.M. PEI in business district

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建於1963年的教堂,由貝氏與台灣建築師張肇康與陳其寬共同設計,因應台灣常地震的地理環境,設計成雙曲面的薄殼建築,屋頂脊部分分開,令屋頂透光,留下「一線天」。它於2019獲台灣文化部公告升格為國定古蹟。

luce_memorial_chapel_20130611

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於2008年建成的博物館位於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一個人工島上,貝氏曾說:「它幫助我進入和了解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沙色的外牆融入多哈城市原有的城市色調,但當立於海面上卻與湛藍的海水形成鮮明對比,層層遞進的幾何方塊承襲了現代主義美學,是現代都市與傳統伊斯蘭文化結合之作。

1280px-museum_of_islamic_art_doha_2018
1280px-museum_of_islamic_art_223070207

蘇州博物館

蘇州是貝氏的故鄉,由他操刀、於2006年開幕的蘇州博物館對他別具意義。他以迴廊、花園等營造中式園林景致。設計呼應當地建築特色────白色牆身配黑色瓦頂,同時在部分屋頂採用玻璃天窗和透光金屬隔柵,增加採光,如他常說的:「讓光線來設計」。

0ce0925ba0c3b77c9c28448a7acd3155
f4222e41e6eb73c53a802a288a6a6dfb

法新社、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