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建築之八】大羅浮宮 歷史和光鑄入玻璃 集大成者無懼千夫所指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I.M.PEI貝聿銘九大建築

【九大建築之八】大羅浮宮 歷史和光鑄入玻璃 集大成者無懼千夫所指

24.06.2024
m+、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提供
2019%e7%be%85%e6%b5%ae%e5%ae%ae4-%e5%bd%ad%e9%ba%97%e8%8a%b3%e6%94%9d

巴黎大羅浮宮(一期1983-1989;二期1989-1993)

「羅浮宮可能是我爸爸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為甚麼它很重要,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匯集了我爸爸的所有技能。我爸爸一直對歷史很有興趣,羅浮宮本質上就是法國的歷史。因此受邀在國家中心的一幢建築做一些事情,對他來說是很鼓舞人心的。」

一名新娘在大羅浮宮計劃(1983–1993)的黎塞留通道留影。2021年,©Giovanna Silva,M+委約拍攝。
一名新娘在大羅浮宮計劃(1983–1993)的黎塞留通道留影。2021年,©Giovanna Silva,M+委約拍攝。

最小表面積引入最大日光

一九八一年九月,新上任的法國總統密特朗宣布,要將羅浮宮完全變成一座博物館。密特朗接受改造計劃負責人埃米爾·比亞西尼(Emile Biasini)建議,欲直接任命貝聿銘做主建築師。但貝聿銘沒有馬上接受這個專案,而是要求給予他幾個月時間進行研究,「他想確保自己能夠找到解決方案,而他確實很早便找到解決方法。便是為整個建築羣找出一個重心,而這個重心位於翼樓之間的庭院之中。另一個原因是他不想對任何宮殿建築進行重大干預。」

於是,整體構思是以盡量不改動舊建築下,開發拿破崙庭院地下空間。及後,貝聿銘提出於拿破崙庭院地面設立一個玻璃金字塔入口。「這與埃及金字塔無關,而是因為幾何學。金字塔的幾何形狀是這樣的:它以最小的總面積包圍了最大的空間。比方說一個大立方體,面積將會是金字塔的四倍。反觀金字塔允許最大量日光進入室內,但物理上佔據的總面積最小,這非常重要。因為他希望建築的形狀能夠將光線引入到較低的樓層,但又不會佔據庭院太多空間,以致你無法欣賞到三邊的宮殿。」貝禮中扼要地講解玻璃金字塔的設計用意。

大羅浮宮計劃中拿破崙庭院金字塔入口的白天效果圖,1984年,鉛筆紙本,Paul Stevenson Oles(繪圖師),©Pei Cobb Freed & Partners,M+獲授權數碼複製。
大羅浮宮計劃中拿破崙庭院金字塔入口的白天效果圖,1984年,鉛筆紙本,Paul Stevenson Oles(繪圖師),©Pei Cobb Freed & Partners,M+獲授權數碼複製。

不是埃及金字塔

今次展覽將展出貝聿銘在一九八九年三月大羅浮宮的開幕儀式上展示的四個記錄羅浮宮演變的木製模型,王蕾講解:「貝聿銘特別製作模型來研究羅浮宮幾個世紀以來的演變。這實際上表明了我所說的,他觀察到無論在中國或國外,歷史對他來說都是重要的,然後他會從歷史中萃取一個策略。因此他決定羅浮宮金字塔需要座落在城市軸線上,並且需要解決整個羅浮宮建築羣的問題。這就是為甚麼他必須踢掉財政部(要求法國財政部辦公室遷出羅浮宮黎塞留翼樓),然後將羅浮宮保留作整個博物館。因為他已經研究過這方面的歷史,他認為需要一個統一的綜合體。」

 

1 十三世紀用作城堡 的羅浮宮,四周帶 有城牆。 2 十四世紀末用作宮 殿的羅浮宮,中間 延伸至杜樂麗花園 之內。 3 十七世紀末用作宮 殿的羅浮宮,沿着 塞納河延伸並深入 杜樂麗花園之內。 4 十九世紀中葉把杜 樂麗花園包圍在內 的羅浮宮。 模型材料均為木和亞 加力,製造於約1983 年,由貝考弗及合夥 人事務所捐贈,尚待 完成收藏程序,M+獲 授權拍攝,©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反覆說着金字塔與歷史的關係,到底金字塔如何承載法蘭西歷史?除了利用金字塔入口以盡量減低破壞原有宮殿外,《貝聿銘全集》中亦透露出兩個可能的關連,一是金字塔入口加上地下空間,彷彿在古老的羅浮宮中心建造一艘大船,剛好呼應了一二一○年腓力二世在位時,巴黎水商Mercator Aquae Parisius使用的航船印,後來類似圖案成為巴黎的盾徽。二是金字塔的玻璃和水將巴黎的天空融入建築之中,此設計據知是貝聿銘深入研究過法國園林大師安德烈·勒·諾特爾(1613-1700)的歷史作品後的安排,希望呈現出勒·諾特爾創作的宮廷園林風光,聯繫歷史和現代。

貝聿銘在黎塞留館皮熱中庭加上天窗,作為展示雕塑的展覽空間。2021年,© Giovanna Silva,M+委約拍攝
貝聿銘在黎塞留館皮熱中庭加上天窗,作為展示雕塑的展覽空間。2021年,© Giovanna Silva,M+委約拍攝

貝禮中指出,改造羅浮宮的過程絕不容易,由最初公布設計方案開始時備受千夫所指,「但這讓我爸爸進一步展示了他所擁有的技能,就是能夠說服人們。我認為羅浮宮的成功,證明了他堅韌不拔的能力,你可以稱為努力工作的技巧和說服力。他對自己的解決方案深信不疑,因此面對批評並沒有屈服,反而變得堅決起來,真的能夠發揮出他巨大優勢或魅力,並最終解除批評者的武裝。」

貝禮中和王蕾都讚歎貝聿銘在此項目中所做的另一件創新,就是率先開發和使用低鐵玻璃。因為當時市面上的玻璃都含有氧化亞鐵,當兩塊或以上的玻璃重疊,會產生一種綠色光澤,令玻璃金字塔入口效果大打折扣。幸好,貝聿銘獲得密特朗無限量支持,終逼使廠家生產出低鐵玻璃。

貝聿銘及法國總統密特朗檢視羅浮 宮金字塔的玻璃樣品,1987年,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貝聿銘及法國總統密特朗檢視羅浮
宮金字塔的玻璃樣品,1987年,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建築師透過設計研究體積在光線中的作用,探索空間流動的奧秘,審視尺度和比例的衡量標準,最重要的是,尋找那種特殊的氣質,即這個地方的精神,因為沒有一幢建築是單獨存在的。」——貝聿銘,198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辭

集大成的旗艦項目

M+展覽分為六大主題,而大羅浮宮項目將置於六間房間的中央,成為貫穿各主題的重心。六大主題包括第一章「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第二章「房地產和都市重建」、第三章「藝術與公共建築」、第四章「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第五章「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 以及第六章「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合共展出超過三百件展品。

王蕾說:「你會在第三、四、五、六章都看見羅浮宮,羅浮宮實際上是一個真正涉及所有主題的故事,我並不是說其他項目沒有,但羅浮宮真是一個需要解決權力、結構、博物館和歷史的項目。對我來說,它也解決了第二章的房地產問題,因為當你去看樓盤時,你會發現,這實際上關乎貝聿銘對城市的敏感度。我們總說羅浮宮金字塔只是冰山一角,因為他設計的其實是整座城市。」

編輯推薦
m+、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I.M.PEI貝聿銘九大建築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