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邀請貝禮中選擇一件最能夠代表父親貝聿銘的東西。貝禮中思來想去,選擇了一張父母合照。相中貝聿銘與太太盧淑華對坐在紐約房子裏。
「我看着照片,裏面有很多不同的元素,首先是在他自己設計的家裏,他自一九七○年代一直住在這裏。照片可以看見花園,花園有一株美麗的玉蘭樹,透過這個大窗戶可以看到花園的空間延伸,這也是他建築觀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裏面還有一個由藝術家Jacques Lipchitz創作的雕塑,我爸爸確實相信藝術和建築是一樣的,他特別相信立體主義建築。當然還有他的微笑,和他深愛的人。所以所有的東西都在這一張照片裏,我認為綜合起來就說明了他是誰。」
貝聿銘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呢?「當然,他是一位很棒的爸爸,但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很少見到他,因為他總是很忙,經常出差⋯⋯然後在他最後的幾年裏,當他病得很重的時候,或者他足不出戶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陪伴他,我真的很享受。對我來說,那是我作為兒子可以度過的最重要時光,和他在一起,只是和他說話,談論我在做甚麼。他總是對我的工作感興趣,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他總是要求看看我的項目,他總是對我們所做的工作感到非常自豪。」
在M+展覽開幕的時候,貝禮中亦會來到香港參觀展覽,他很希望這次展覽能夠令更多人認識到他爸爸貝聿銘不僅是一位建築師,而是一位世界公民,因為他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一些優秀建築。
【後記】貝聿銘 留下了甚麼
做資料搜集時,曾到誠品書店和中央公共圖書館找尋貝聿銘書籍,沒料到總共只有三本,其他建築大師如安藤忠雄、札哈哈蒂的著作卻有很多。這使我想到建築師許允恆曾寫在英國讀書時沒人提過貝聿銘。讓我深深明白為何王蕾訪問時說「歐美歷史學家並沒有真正給予他應有評價」。
今次有機會鑽研貝聿銘建築,我有好幾次深受感動,包括細讀他改造羅浮宮時做過的資料搜集、他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演講辭、貝禮中談到他爸爸對太太的思念⋯⋯。而我最記得的是貝禮中說很多人總是圍着貝聿銘,問他最喜歡的餐廳、衣服在哪裏買,而他總是很耐心地聽他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