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1961-1967)
「正是這個專案(NCAR),讓我第一次有機會將建築視為一種藝術形式。」——貝聿銘
今次貝聿銘回顧展早在M+落成前已着手籌備。二O一三年,王蕾帶貝禮中參觀在太古ArtisTree舉辦的M+首個展覽「Building M+」,直至二O一六年獲貝聿銘電郵首肯,M+始開展研究。
因為展覽,王蕾造訪貝聿銘約十三項建築,她說每一件作品都獨特。若然只能挑選其中一個,那不是因為它是最好的,而是她個人很驚訝,展現出她不知道的貝聿銘一面。她的選擇是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
「展覽中我們會播放一段影片,貝聿銘很謙虛地說我只是一個新人(newbie)。意思是他剛離開齊氏威奈,建立自己的公司。而NCAR總監Walter Orr Roberts對貝聿銘的信任源於兩點,一是他很擅長用混凝土,所以合乎預算,很簡單和非常務實。二是貝聿銘願意不遺餘力地和他一起工作。我覺得這跟人格很有關係,當然作為一名設計師,他在齊氏威奈亦建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項目。但這兩個標準非常有力地顯示出他是個怎樣的人,有一份完整文字記錄描述他嘗試設計這幢建築的經過。貝聿銘說:『我去了梅薩山(Mesa),一直走到山上,我還帶了酒來喝,去感受這片土地。』他想在設計任何東西之前先感受一下這片土地。」
貝聿銘性格:謙虛、投入、重視歷史、抽絲剝繭
第二件叫王蕾驚訝的是貝聿銘在建造NCAR時已在建築中加入當地歷史元素。(貝聿銘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築最後一位大師」,普遍定義現代主義提倡功能性、拒絕舊裝飾;而結合歷史風格的往往被視為後現代主義。)貝聿銘當時從梅薩維德國家公園(Mesa Verde)的印弟安人地穴遺址獲得啟發,創造出NCAR的弧形樓梯和各種轉角。
訪問時王蕾攤開雙手畫出一個大正方形,示意NCAR設計圖的巨大尺寸,「場地規劃圖(Site Plan)不僅是一座建築,還有建築外一大片區域。他的設計圖永遠是大規模的,他甚至會設計一條通往建築的路。」
還有,貝聿銘創造了一種外牆加工方法,「展覽會展出一個混凝土模具,當然現在看牆身的bush hammer(荔枝面,一種石材表面處理方法)沒甚麼大不了,荔枝面算是一種令材料可以反射光線、並顯示顏色的便宜方法。但那個時候呢,是新技術。」王蕾深感貝聿銘是一個很專注的建築師,「在做任何專案之前,他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會找出一個問題,然後所有事情都圍繞這個問題。」
這和貝聿銘的說法相同,他曾親述建築理念:「在處理建築範疇的造型、空間、光線和運動之前,必須抽絲剝繭,從複雜中的要求中覓到精髓。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得花不少時間。你首先需要剝離次要的抽象部分。這是老子的理論,他將語言簡化到絕對必要的精髓部分。」
NCAR對貝禮中的深遠影響
貝禮中相信自己有出席NCAR開幕禮,當時他只有十八歲。「我認為NCAR是那些激發我成為建築師的建築之一,因為我很喜歡它。」他形容NCAR是你身處其中,會「wow」一聲的建築,因為它與周圍環境非常和諧,但當你從遠處走近,它又很引人注目。
NCAR有一項特殊設計,是一個個僅能容納一個科學家的陽台。「這讓我想起我爸爸說的話,他總說你不會選擇你的項目,你選擇你的客戶。NCAR是他與客戶建立了非常非常密切關係的項目之一。Roberts和我爸爸之後成為了很好的朋友,Roberts一開始便告訴他一件事:科學家是非常奇特的人。他們想要獨自工作,但也需要受到其他人的啟發。所以這是建築設計中的一個挑戰,我爸爸想確保為科學家提供私人的小型工作空間,讓他們思考事情。但是,當他們離開辦公室,並穿過走廊前往浴室或餐廳或外出時,他們會遇到其他人,他們會站在樓梯旁邊,樓梯可能是帶有開放式中庭或類似設施的迷你樓梯,或者靠近噴泉,他們會談論大家正在做的事,這可能會激發不同方向,或者激發他們一起工作之類的事情。我爸爸非常希望這幢建築能夠促進這種互動和隱私。」
NCAR的空間規劃、形狀、規模、材料質感、顏色、光線走向等,都深深影響貝禮中,「我們建築師事務所現在於中國承德興建一個水療項目,亦是運用混凝土,我不得不說其中一些漂亮空間的靈感源於N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