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皮不能摘
農夫教大家不能用手摘黃皮,這樣會令下一造大小不一,兩三年後失收,這也是何以內地很多「任摘果園」做數年便結束營業。正確方法應使用剪枝剪刀。黃皮是芸香科植物,氣味芬芳,新年洗澡的碌柚葉有時混有黃皮葉。
2有機菜不一定滿是蟲洞
有機菜初出現時,很多人以蟲洞來分辨是否有機。隨農術進步,農夫可用有機認證認可的肥料和除害劑,例如苦楝油和蘇力菌,有機菜都可以種到完好無缺。
3菠蘿要套兩種袋
在結果初期要套上啡紙袋「防曬」,到長大後要套上鐵線製成的「雞仔網」,因其香氣極易吸引田鼠偷食。另外田邊加了擴音器,播放狗吠聲驅趕不速之客。
4精明豬籠草
馬屎將部分豬籠草種在水池邊,令人擔心蜻蜓等益蟲會「受騙」。他解釋這豬籠草只吸引食花蜜或嗜甜的昆蟲如飛蛾和金龜,蝴蝶和蟲食性的蜻蜓不會上當。
5「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可以有手掌般大,常於農田出沒,如果沒放化學農藥,農夫要定期於晚間留在農田捕捉,馬屎試過一晚捉掉數十隻。
6田邊有雜草
馬屎說常規耕作農夫習慣盡清雜草,通常會蓋上黑色膠膜。但對有機耕種來說,適當雜草有利生態,可幫助降溫、遮擋雨水。塑膠易溶於泥土又不環保,馬屎選擇用專門除草的鋤頭。
7好看但麻煩的馬纓丹
斑斕討喜的馬纓丹沒有刺,又是絕佳的蜜源植物,奈何生命力頑強滿地爬,要經常修剪。只要剪掉頂部的生長點,它會在側芽開出數十個生長點,令開花量大增。
8多種作物集於一田
一塊田種了茄子( 茄科)、番薯( 旋花科)、黃薑(薑科)、豆角(豆科),背後已用了間作方法防治害蟲。間作即在同一土地上隔行或隔株同時種植兩種或以上的作物,這樣能分散風險,提高產量。
9番薯食葉食根不一樣
番薯是塊根,由膨大的不定根形成。如果只吃番薯葉,可以任由不定根在地面亂爬,收成時番薯都非常小巧。但如果要種好吃的糖心番薯,就要將藤架起,並定時修剪不定根,讓營養集中到大番薯上。
10昆蟲陷阱
反射黃光的塗層可防治小菜蛾、瓜實蠅等,是常見的物理防治法,在外面加鐵絲網,可阻隔雀鳥或蝴蝶誤被黏中。圓筒形竹枝是為方便不螫人的獨居蜂做育嬰室,牠們會咬破中央較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