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七十歲的日本當代建築大師隈研吾上周訪港,接受「DFA亞洲設計終身成就獎殊榮」獎項,並在灣仔會展舉辦的設計營商周(BODW)發表半小時演講,題為「將自然與建築合二為一」,舉引四十年建築生涯逾十五件作品,親述設計理念。從東奧國立競技場,到和坂本龍一合作設計小型木玩具「TSUMIKI」,說明建築應與自然共存,本刊仔細梳理隈研吾演講辭,歸納出五個設計關鍵詞:隱、山、材、木、小。
隈研吾在接受傳媒圍訪時,更點出了他認為「小型化」將是設計的未來:「我覺得摩天大樓對人類來說太大了,我們(以前)住在一個小山洞裡,我們住在森林裏,這些空間非常非常小。那種摩天大樓太大了,一點也不親密。我們可以透過設計一個產品、個小型工業產品,找到一種使用小物品的新生活方式。小型化(smallness)是未來設計的關鍵字。」
關鍵一、隱:建築退居山海
隈研吾以英文發表演講,「我想談談我在這種危機中的想法。我們人類面臨著全新的情勢,我們應該找出新方向去行動⋯⋯我想在自然和城鎮之間建立聯繫。」
他第一個提到的建築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亀老山展望台(1994)。位於愛媛縣大島,登上展望台,可俯瞰瀨戶內海360度美景。「這是一座山,我們將建築物隱藏在山中,製造一個隱藏的入口,我最喜歡讓建築完全消失。」
另一個使用相同隱藏手段的建築是北上川運河交流館 水の洞窟(1998),「下一個又是建築的消失。在河流後方,我們要設計社區中心,所以我們的想法是社區中心應該消失在岸邊,我很喜歡這個入口。」
由於這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從那個項目開始,我開始考慮材料,因為我們應該盡可能使用當地的材料。我想在自然和城鎮之間建立聯繫。這顯示了連接,這顯示了一種關係。
關鍵二、山:模糊城郊分野
今年,隈研吾在中國江蘇宜興建成UCCA 陶美術館(2024),「這是一個小項目,但我喜歡這個項目。這地方是宜興,宜興因這種陶瓷(紫砂)而聞名。我們和那裡的工匠一起工作,他們非常支持該項目,並有工廠。我們試着在城市中心建造一座小山。當然,有一種完全不同的顏色,但與後面的山相匹配。」
另一個在今屆奧運前啟用的巴黎最大地鐵站Saint Denis Pleyel Station(2024),隈研吾亦同樣建議將建築定位為城市中的一座小山,並盡可能使用木材建成。
關鍵三、材:就地取材
在建造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2000)時,隈研吾最關注該址後方的里山(Satoyama mountain), 「在二十世紀以前,村莊的生活完全是靠山支撐的。物質、能源,一切都來自山。他們在山邊建了一座神社。但到了二十世紀,這種幸福關係完全消失了。這是建築內部。我們使用的大部分材料都來自山上,工匠也來自村裏。如何連結自然與生活是這次設計的基礎。」
據建築事務所網站介紹,美術館使用了當地特產的日本雪松製作木百葉窗,而建築的透明層次,與西方畫中的透視法形成對比,同時深受美國建築師 Frank Lloyd Wright影響。
隈研吾作品遍及全球,當中亦不乏被議論之作,例如法國昂熱大教堂(興建中)。「這競賽是關於興建新幕牆(facade)的。為什麼?由於原來的外牆在十八世紀被毀,沒有留下任何文件,也沒有留下照片,沒有人知道當時的原貌是甚麼。因此我們對幕牆的建議是材質、紋理和尺寸,而不是建築風格。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質疑。為甚麼請日本人來設計教堂?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笑)所以我回答說,因為材料。因為我對當地的材料很有興趣。」
法國文化部希望設計一個當代畫廊保護昂熱大教堂的西門,這裏有不少珍貴中世紀雕塑。隈研吾設計是使用當地石材工藝建造五個連續拱門石牆,參觀者通過走廊便能見雕塑。
關鍵四、木:傳承老手藝
隈研吾亦提到一個商店設計,是Starbucks福崗太宰府天満宮表参道店(2011)。內部空間由X形日本雪松木結構組成,木框架不只是裝飾品,更是支撐建築物的支架。整個結構組裝完畢後,用銷釘縫合連接位,使木結構更加堅固。
「星巴克都是三、四個月就蓋好的,但這間特殊的星巴克花了兩年才建成。他們抱怨了很多,但最終還是快樂的。(停頓)我希望。」幽默介紹逗得聽眾大笑。
隈研吾喜歡木結構,2007年將日本的格狀木結構築成展館CIDORI(2007) ,在意大利作展覽。這是一種日本傳統工匠技術,利用木材缺口接駁木件,無須依賴鉚釘或其他五金構件。而後來在2010年將此小型展館,發展成大型建築——春日井市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2010)。
隈研吾為東京奧運設計的東京國立競技場(2019)都使用了木結構,他在演講中解說,建築結構靈感源於日本最古老木造寶塔「奈良法隆寺五重塔」,「建築物主體結構為鋼結構,但我們嘗試盡可能使用大量木材,共有五層木材,木材可以保護空間,木頭互相保護。」
「體育館是對外開放,這很重要。體育場與城市完全隔離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我想為向社區開放一些空間。這是體育場的內部,我們盡量避免使用空調,我們在場地模擬自然風,盡力提供自然微風。我們相信,這可能是新冠疫情之後的新方法。」
關鍵五、小:小型是未來
隈研吾亦製造小型實驗項目,例如最初在意大利展出的Casa Umbrella(2008),提倡十五個人用十五把雨傘就能造出臨時傘屋。「從空間上來說,足以容納15名學生的房子。如果發生一些災難,例如海嘯襲擊城市,我們就可以有這樣的難民房屋,使人找到一個可以自己建造的地方。」;「這是一種尋找新生活方式的實驗。」
最後,他在演講提到他做過最小型的項目——Tsumiki(2015)。他和坂本龍一的非營利組織「More Trees」合作,利用宮崎縣雪松板製作一種輕巧的樹枝狀積木。並可以透過編織薄薄的構件來建成更大的整體,並國際稱為「日本樂高」。
隈研吾在演講結語說:「我們試圖尋找替代系統,這是一個編織系統。在亞洲,編織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嘗試編織建築,我們嘗試編織木頭。而且編織可以有更多的彈性。而且我們還可以節省材料。這體現了靈活性。」
由於我們希望成為亞洲和歐洲之間的新橋樑,永續性是未來文化交流的關鍵概念。透過文化交流,我們可以為地球的未來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找到解決辦法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