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長久以來一直是本地和境外遊客必到之處,今個六月,港島區的維港海濱空間推出了多個「期間限定」的新景點,為大家帶來另類城市旅遊新體驗。由旅遊事務處呈獻、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為期三年的「#ddHK 設計#香港地」創意旅遊項目已來到最後一年,以「維港蛻變」為主題,重新將灣仔至中環的海濱地帶策劃成「露天城區設計廊」,增加維港及海濱長廊旅遊魅力。 7組設計裝置作品加入中式園林與大坑火龍文化元素,帶領大家探索「蛻變」中的城市。當中的作品《漣.輪》(The Ripple of Time),就以2000多塊的彩色板塊,組建成維港園林的「池」,展現灣仔海岸的演變史、一個不停蛻變的灣仔。
中國園林與舞火龍 回應疫情下的香港人
「#ddHK設計#香港地」是由旅遊事務處呈獻、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三年項目,在灣仔和深水埗兩區以社區協作、策動群體對話和設計參與等模式 ,營造旅遊新體驗之餘,亦重塑城區的公共空間。
今次展覽作為項目的壓軸,「露天城區設計廊」亦由灣仔延伸到中環,並在展出裝置中,加入重視精神空間的中式園林設計,7組設計裝置《首》 、《#一齊一個人》、《漣.輪》、《聲之穹蒼》、《維港放小息》、《靜觀自然》以及《川流不熄》,就分別與山石、亭台、池、門窗、青磚黛瓦和自然流水等中國園林元素連結。
而7組設計裝置在維港海岸線的分佈,從上俯瞰,又帶有火龍吐珠的吉祥意像,與舊時大坑居民用來趕走瘟疫的舞火龍相映照- 是次「維港蛻變」的設計,正好回應疫情下香港人未能出外旅遊的鬱悶,沿海濱不同地點分批展出不同設計裝置,利用創意設計為遊人安排另類的城市遊歷,以新角度認識及欣賞香港,亦是一趟放鬆身心靈的旅程,增加市民留港「本地遊」時的樂趣。而位於維多利亞公園的,是由本地設計團隊Double V及其執行總裁張晞Hay Cheung所創作的裝置《漣・輪》,是園林中的「池」,更象徵了百年來灣仔地貌的發展歷史。
散開的《漣・輪》 象徵灣仔百年擴展進程
「這次主題是『蛻變』……維港的海岸多年來不斷有變化,我們很想講述這個故事。」Double V 設計總監柯汶豐如是說。《漣・輪》設於維園的噴水池內,以不鏽鋼條與超過2000多塊透光板塊砌成,小板塊串連成一條條方柱,方柱再以不鏽鋼條接連圍成一圈直立於噴水池中間,中段的彩色波紋可看成是維港連綿不絕的海岸線,表現了三個時段的灣仔海岸發展。
此外,柯表示板塊與水流的互動也有其含意:「當噴水池的池水流過時,接連的小板塊會互相敲擊, 發出聲響,令人聯想到香港人急促的生活節奏。」作品利用了維園噴水池本身的形態及其因填海而生的歷史,而池面上蕩漾、層層遞進的漣漪,也猶如自開埠百年以來,灣仔的海岸線屢因填海而不斷推前。
灣仔是香港發展得較早的地方,原先的海岸線位於皇后大道東旁,至1841年開埠後,因為土地不足,交通擠塞等原因,灣仔數次經歷填海,直至90年代,灣仔的海岸線終來到會議展覽中心二期前面,而當初因而命名「灣仔」的小港灣地貌,現已不見蹤影。
配合應用程式,認識灣仔人和事
Double V 亦為 《漣・輪》設計了同名手機專屬應用程式-《漣輪 the Ripple of Time》。透過應用程式,大家可以向水池許願,投放對自身及社會的祝福,也可掃描池邊的設計圖案,收看Double V為展覽 特別準備,有關灣仔街坊故事的影片。
程式共收錄了12位來自不同年代,於灣仔生活和營商的街坊訪問,街坊中有打白鐵師傅、乾貨店店主,亦有新型理髮店的主理人,分享了有關於傳承的故事、亦讓人回味了灣仔的往昔風光,訪談內容隨着各人的背景皆有不同,但都敍述了灣仔的變遷。
觀賞過《漣.輪》,大家想必會對灣仔的人和事有更深刻的體會。
《漣.輪》(The Ripple of Time)
展出日期:23.6.2021-5.7.2021
地點:維多利亞公園
各展品的展期不一,詳情請留意官方網站: www.designdistrict.hk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