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文化要持久不衰,不僅需要人們認為其重要,更需要被廣泛應用。當街上巨型霓虹招牌因規例被逐漸拆除,亦逐步被更廉價的LED燈牌取代,那麼將霓虹燈變細、簡化安裝方法,甚至成為家品入屋,便不失為推動霓虹燈普及化的好方法。保育招牌平台「街招」去年設計了模組化霓虹燈,將霓虹光管放在鋁合金框架之中,即可輕鬆搬運、安裝和通電,開啟霓虹燈變家品的未來潛力。
霓虹燈模組化設計源於去年deTour(PMQ主辦的年度設計節),策展方邀請「街招」參展,但兩位創辦人麥憬淮(Kevin) 和馮達煒(Ken)在佈展期間將先後離港,「我們可以一起佈展的時間很短,於是我們想趁機挑戰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安裝霓虹燈。」
傳統上,霓虹燈極依賴現場安裝。因為玻璃光管易碎,一般是把霓虹字體運到現場後,才逐個安裝到合適位置,其後需要專業電工即場扭電線通電。整個工序無法預先在工廠進行,即場安裝工作既耗時亦費工。
「街招」則想出一個模組化方法,將霓虹燈預先用鐵線吊在鋁合金框架裏,成為「一粒粒」、方便運輸;並採用即插式接駁器,取代現場駁電線。一個簡單概念,令霓虹燈變成一個一般人只需數分鐘即能完成安裝的燈具。
兩位建築師 保育香港街景
Kevin和Ken是建築師,二○一七年他們在中環偶遇一個被擱在地上的「押」字霓虹招牌,萌生保存下來的想法,於是成立「街招」,希望運用專業知識協助商店保留招牌。Ken坦言無法達成最初目標:「最原本的初心是想幫助商店,在街上原址保留舊招牌,因為我們覺得招牌是屬於街道,不是一件應該放在藝術館或家中收藏的藝術品。」但至今沒有一次成功,「因為條例原來好嚴。」
二○一○年香港實施「小型工程監管制度」,逐步清拆違例招牌。據二○一六年屋宇署數字,全港約有十二萬個招牌。直至去年五月合法的招牌數量只有約一萬九千個(需留意數字未有特別說明多少是新增招牌)。
保留原個招牌變得不可行,但仍然有其他出路,Kevin說:「例如據另一團體消息,尖沙咀龍城大藥房是把書法字體和霓虹管拆卸下來翻新,改造成合法尺寸招牌,再重新安裝到街道。我們不必每次都保留整個招牌實體,只保存一些重要美學設計亦可以。」
同時,他們爭分奪秒、到處收集剛拆卸下來的霓虹招牌,例如是具標誌性的鷄記蔴雀館、泰昌押招牌,好好珍藏之餘,亦作展覽用途,宣傳招牌文化。但保育招牌並不容易,他們無奈苦笑:「是一個很大的對比,建築師建一幢樓,快則都要三年,慢則十年,但香港招牌消失速度是光速的,有一次有朋友剛拍下照片,Kevin馬上趕到現場,整個招牌和工人都已經失去蹤影,我們要和時間鬥快。」因為承建商為免影響路人和交通,往往選擇在清晨時分動手,簡單鋪一塊帆布,凌空打碎霓虹招牌,再拆走招牌支架運走,全程火速進行。
慢慢地,愈來愈多人主動報料通知霓虹招牌消息,同時他們亦為商店提供諮詢服務,共同思考將霓虹燈使用於室內和室外的可能性。例如訪問當日相約在中環鴨巴甸街一間早上賣咖啡、晚上賣調酒的小店進行,大門上方有兩個小巧霓虹燈招牌,右邊的一個在早上會亮起「CAFE」, 當夜幕低垂,招牌亦會悄然換裝,亮起「BAR」。
MAISON&OBJET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
日期:2024年9月5日至9日
地址:法國巴黎北維勒班特展覽中心
(香港館設在Hall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