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Maison & Objet香港館設計曝光 回收膠樽/鋁片3D打印維港海岸線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巴黎設計展前哨

巴黎Maison & Objet香港館設計曝光 回收膠樽/鋁片3D打印維港海岸線

香港館初步設計是一個五環型(Ring Form),表達出環保的循環性,同時反映中國文化的「和諧」精神。同時設立多個出口,讓參觀者在場館自由穿插和流動。

【編者按:有三十年歷史的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Objet,今年首次舉辦香港區比賽,從三十五個申請中選出八個優秀新銳設計,得獎作品將在九月巴黎Maison&Objet「香港館」展出,並在十二月回到香港作展覽。本刊推出「巴黎設計展前哨系列」,率先披露評審過程和香港館的場景設計。同時,將陸續專訪得獎設計師和他們的故事。從他們的設計,你會發現有一班人正努力實踐着自己相信的寶貴價值。】

今年九月巴黎Maison&Objet的「香港館」場館設計,將由本地建築設計公司LAAB Architects設計總監吳鎮麟(Otto)領軍設計。Otto披露,場館初步以維港海岸線為靈感,彎曲牆身由3D打印磚塊砌成,原料是回收膠樽或鋁片。每件磚塊輕巧纖薄,方便堆疊運輸,確保展館可以輕鬆從巴黎移師香港再展出。

「今次展覽着重有意識的設計,即是在意識上,可能對環保、對保育、對生活更加好的設計。我們整個設計概念反而是來自『咩係香港』,對我們來說最代表香港的就是維多利亞港⋯⋯。另一個元素是今年香港鬧得熱哄哄的垃圾徵費和禁一次性塑膠法例,所以我們利用塑膠做材料,回收膠樽再造。而在完成展覽後,又可以再打碎重用,再造下一個設計。」

以回收膠樽再造的3D打印磚塊輕薄透光,在燈光照耀下散發水晶光芒。
以回收膠樽再造的3D打印磚塊輕薄透光,在燈光照耀下散發水晶光芒。

磚重30克 方便堆疊運輸

11
除了以回收膠樽作為材料,設計團隊亦將會嘗試利用輕薄鋁片作為材料。

除了八個獲獎作品,今次香港館還會展出LAAB Architects和工業設計師Michael Young專為今次創作的新家具,合共十件作品。Otto將作品歸納成五個主題,有機物料(蛋殼與亞麻纖維)、回收物料(發票與摺櫈)、可重用物料(LAAB Architects和Michael新作品)、香港文化傳承(霓虹燈與舊樓改造)及亞洲文化傳承(茶箱與日本門柄)。

Otto坦言, 今次設計場館有難度,「十個設計師做的東西完全不同,如何和諧地呈現所有作品?因此場館設計要很簡單,同時因為環保主題,我們有責任盡量減少浪費。所以即使整個場館很大型,卻同時好輕好薄、好feather like(羽毛狀)」。

香港館場地面積為九米乘十一米,約一千平方呎,展館將擁有海岸線般的彎曲牆身,牆身由約一千至二千件環保磚塊砌成,顏色傾向白、綠、藍三種海洋顏色。「我們仍在測試兩個創造顏色的方法,譬如藍白色,最簡單的第一個方法是收集Evian水樽, 綠色磚則收集7up汽水樽。另一個方法是使用染料,但此方法則要經過一些trial and error。」

將一件3D打印磚塊拿上手,形狀有長棍形、長條形、三角形等,但全部長闊高都不超過26厘米。每塊磚只重約30克,約莫半個膠樽的重量。「磚的大小受制於我們的3D打印機尺寸,同時打印機設定會影響厚薄和打印時間,磚的擺放角度又會影響紋路,是很有趣的。」今次訪問在五月底進行,Otto強調場館設計仍在改變,因為需要和巴黎場地持續討論技術問題。

13
磚塊小巧,方便堆疊、排列、收納和運輸。
14
細看磚塊,呈現或菱形或直線的紋路。

香港人的身份模糊性 併發獨特見解

除了Otto, 香港館設計團隊還包括傢俬設計師Linus和產品設計師Chow Man。談到香港家品設計聲勢遠遜其他城市等,他們都深有同感。

Linus慨嘆:「其實香港於上一個年代是有很多出名設計師,例如Michael Young和Milk的利志榮其實都是出自那個時代。我覺得整體來說,整個行業減少設計實體產品,更多設計師趨向思考整個生產模式,原因之一是因為生產廠房遷移到內地……不過我覺得香港特別之處是我

們身份相對上沒那麼清晰,而這種不清晰感中間,反而出現很多不同見解,所以我們往往能夠提供一個比較獨特的思考角度(perspective)。」當然他們都明白香港時間成本太高,很多時候並不是香港產品設計師沒有才華,而是客戶往往因為租金或各種金錢壓力,要盡快完成裝修,無法給予設計師足夠時間發揮。Chow Man細語:「其實香港的產品設計師能夠生存下來,已經好厲害。」

12
LAAB Architects設計師團隊(左至右)Chow Man、Otto和Linus。

MAISON&OBJET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
日期:2024年9月5日至9日
地址:法國巴黎北維勒班特展覽中心
(香港館設在Hall 6)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巴黎設計展前哨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