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屹立中環山腰一甲子的涼茶店「公利真料竹蔗水」,就如一個驛站,見證了這段香港涼茶最輝煌的年代。
「聽爸爸說,從前中上環便有十多間涼茶店,當中以春回堂的人氣最火紅,因為店在山腳,人流最多嘛!那時不止我們賣蔗汁,有家比我們賣得更好的,叫作賓記(現已結業),也是開在山腳附近的。這正好證明,開涼茶店如開餐廳一樣,地理位置就是最重要。」公利第四代傳人崔文聰一邊在門前比劃着,一邊回憶父親說過的涼茶故事。
竹蔗茅根、五花茶、廿四味、火麻仁、龜苓膏……現時在公利所見的涼茶,都是本地涼茶店的尋常款式。但說到叫公利多年引以為榮的,便不得不提那青翠如玉的現榨蔗汁,同時也是最能代表香港的涼茶款式。
雖然廣東、廣西一帶盛產青蔗,不過種在香港新界的竹蔗卻是青出於藍。「我的姨公(即公利第一代傳人)是元朗蔗農。他說過,竹蔗生性頑強,把它栽種在貧瘠的土地如香港,卻正極為合適。」現與父親合力經營的文斌說,姨公不但是中環區涼茶店的竹蔗供應商,而他對處理竹蔗更素有研究,道明要洗蔗、去皮、蒸製及隔渣,這樣子蔗汁喝來才清甜順喉,最重要是沒有那麼寒涼。
難得仍有瓦煲酸梅湯
對崔家上下而言,涼茶是中藥的一種,因此他們始終抱持謹慎的態度,親自熬煮,甚至微調其寒涼性質,讓體虛的女性客人不致不適暈倒。現時守在熱廚房的兩父子,由早到晚都忙着熬製一桶又一桶的涼茶,汗流浹背。熬製涼茶急不來,恰到好處的藥效非得時間去成就,特別是酸梅湯,便得改用瓦煲慢火細熬三小時,不得偷懶,現時在街上買少見少亦不無道理。
由第一代來到第四代,公利的涼茶生意都由家族同心協力經營。這也是香港涼茶老店的常態,不讓獨門配方外流是其中一個原因;其次是時移世易,年輕人出路選擇多,未必會接手如此體力勞動的手藝。「我以前唸室內設計的。回想當年畢業,要不是爸爸生病了,我也未必回來幫手。還記得第一次刨蔗,我的手臂痛得不能入睡。」文斌說。另外近年國內藥材價格攀升,對每杯利潤不高的老店家,便是嚴峻的挑戰,惟不能將價就貨,使藥效打折,壞了祖業。像公利這樣的店家,在香港實屬碩果僅存了。
公利真料竹蔗水
中環蘇豪荷李活道60號地下
2544 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