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無橙味」的感悟:香港企業家湖南開拓自然生態果園 種出汁豐無渣「和橙」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橙無橙味」的感悟:香港企業家湖南開拓自然生態果園 種出汁豐無渣「和橙」

y200203ruby0128

手上的這一個橙,沒有打上蠟,皮也有一點花,看似不甚吸引;但只要掰開果皮,鮮活的橙香迅即撲鼻而來,咬一口果肉,汁豐,果甜,比新奇士有「橙味」得多。這個橙不平凡,有來頭的,名叫「和橙」。

橙來自湖南的一個農莊,莊主卻是一位香港人——李道德先生。

今天做務農者難,「半途出家」更是難上加難;但仍有人年過半百,放膽一試,走入果園學種橙。

在湖南,有一片遼闊的橙園,橙橙綠綠的,有農夫在葉和樹梢中探身除草和觀察。那裏是半生經營塑膠工廠李道德先生的農莊,成為種橙者,原因都是老掉牙的故事——一個勞碌半生的男人,因為一次長達十個月的慈善長征,旅途中一刻感悟,令他改寫下半生。

+1

種橙者言

那次苗圃行動,從江西走到西安,一共走了八千公里的路,途中想了很多,直至行到甘肅,眼看光禿的山景驅使他萌生開辦農莊的念頭。等了差不多七年時間,對農業一無所知的李氏,半途出家遠赴湖南,建立起自己的農莊來,地方很大,約有香港島的六分一。農莊很有原則,不用除草劑,情願僱用多些農夫,人手鋤草剪枝;亦推行有機作業,把品質好的作物作銷售,剩下來的則會用來飼養家禽和製作堆肥,就連家禽的糞便,也會用作養蚯蚓,製造肥料。

種橙之路難行,但對前半生發展塑膠模具的李道德來說,卻充滿趣味。這源於可持續的觀念,他笑言:「我做工業的,發覺世界改變得太快,沒有了可持續性。而我對農業有興趣,還認為過多一百年又好,我們都應該還會吃橙」。可持續的觀念太偉大,現實一點是李先生的商業頭腦。於是他舉出一個有關一百元的比如。若然擁有一百元,有很多用途,可以幫貧窮的人解決三餐,但用完就沒有了。所以他會用一百元設立一個平台。從商業角度分析,就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不斷累積、填補,久而久之慢慢就能變出更多張一百元。

他言下生生不息的平台正是為人熟悉的種橙業務,農莊種橙面積佔八成,橙樹約有二十萬棵。整個生態自然循環,另一方面不假手於化學肥料和人工飼料,才有隱定、高質的「和橙」。要種橙都要做足功課,以美國臍橙作種,再研究、接枝,又多了一款紅肉和橙。又訪尋適合種橙的湖南設農莊,皆因天氣、地理適合種橙,加上吃橙是大路的美食。飯後吃,開心時吃。而且橙夠耐儲存,不容易砸爛。

可能是大量人手的投入,可能沒有了化學的催生,雖然橙皮有花痕,但又是這些小缺陷顯得「和橙」更吸引。皆因沒有打蠟,吃起來很甜很香。相對軟腍,橙肉入口多汁,無渣,沒有日本水果常犯「太甜」的通病,此處出產的酸甜有至,所以有橙味!而紅肉和橙,比普通和橙罕有,其果肉比較緊密,口感更脆嫩爽口,一咬果汁湧出,橙味更濃。不過在有機的前提下成本自然高,一來要做研發,二來要付人工,所以售價比一般橙貴一點,主要客人對像是十箱、廿箱購買的較高檔客人。雖然李生是一個生意人,但他也希望多點人能嘗過其出產的「和橙」,還會捐贈給不同慈善機構,把橙味與眾同樂。

「『和橙』好味,但想更好吃,從橙中間對開橫切,切斷橙肉的紋理,完全無渣,不黏牙!」於是李生遞上一瓣橙肉,一同分享種橙者的成果!

展翔和橙

www.hkfarmerstory.com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