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對於從事電腦維修十幾年的Simon Li正好相反。
打從Modem(數據機)年代開始,他已習慣入黑才開工,十幾年來皆如是。過午起牀後先食下午茶,然後晚間十至十一時、甚或是二至四時才開動第二、三餐。如果宵夜該以時間為定義,他的午餐、晚餐,正是大部分人的宵夜。
有時候,他如常人一樣到附近茶餐廳叫一客炒飯炒粉;但更多時,他愛在廚區中與食材、火焰玩遊戲。三年前,他把現址改裝,大廈頂樓是他的起居室,天台則是與夜色為伴的露天廚餐區,每當星夜降臨,正是他大開爐灶之吉時。「我喜歡『玩火』,所以要在天台玩。在家就不能大煙,不能如此『惹火』了!」沒有天花或磚牆,抬頭便見夜空,連呼吸也如火一樣,恣意而張揚。
露天廚房,無遮無掩,更沒有電子式冷暖調節,夏天日曬可達四五十度,遇上雷雨天時又會濕透。因此Simon使用的器具超過九成半都是較耐用的不鏽鋼材質,包括長桌、流理桌以至刀叉砧板等。有些明顯是露營餐具,可摺疊或延伸;也有餐廳廚房才會選用的,大大個且重身的炒勺、湯勺等。爐灶才是最重要!除了BBQ爐、柴爐、炭爐之外,他尚有個大爐頭,以商業用石油氣作燃料,放上十三吋鐵鑊,火力一開即可全速快炒。全靠如此組合,才能滿足「玩火」的心,端出一碟有鑊氣的炒河。
誰說宵夜是頹食!
深宵夜闌人靜時,在夜空下洗瀝切件、燒柴開灶、快炒拋鑊。他試過用牛油渣炒牛河,炮製脆皮豆腐雙拼魷魚鬚……甚至是,半夜三更用黃花魚打魚丸、慢工製手工菜江南百花雞、用新鮮芫荽磨汁製麵條,其後還不忘配上自家製豬油渣。快有快食,但慢慢煮卻是動輒三、五小時。縱觀他的深宵料理,大多是粥粉麵飯,他又點頭說:「我眼中最理想的宵夜是炒粉麵、食夜粥,這才算是廣東式的宵夜。」這天他以大鑊煮起了炒蜆配脆麵、蝦醬芥蘭苗燒腩炒河,又製作了砂鍋鹽焗雞粥,「炒蜆必須先焯後拌汁,不能生炒;買燒腩仔,要去旺角街市地面右邊的一家;煲粥前必須先用豬油爆香薑絲葱段……」誰說宵夜就應該要頹食?你看Simon正是一絲不苟的代表。
這是屬於他的一人時光
之於Simon,宵夜之樂在於烹調時的過程,以及星空下一人獨食的靜處。「天台的環境很舒服,有時候開爐燒兩隻雞翼,開兩罐啤酒,就坐幾小時。靜靜地,很治癒。」正正就是這一種悠閒的、寧靜的Me Time,讓人在暗夜中靜思,思考工作的難題、日常的瑣碎,「夜晚思考會更有靈感」。誠然,宵夜填滿了肚子,也讓腦袋得以重新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