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最年輕中菜主廚「小胖」張志成 如何借名菜「酒醉青蟹膏」演繹飲食暴力美學?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港澳最年輕中菜主廚「小胖」張志成 如何借名菜「酒醉青蟹膏」演繹飲食暴力美學?

cover

澳門酒店中菜廳京花軒,我終於遇見主廚「小胖」。躲在包廂門縫後。

「小胖」是北京餐飲界新星張志成的外號。在他南下澳門前,我早已聽過這個江湖字號。那時候大家談論的並不是那微胖、粗框眼鏡的標誌性外形,而是他的年齡。

三十歲。

很多人說,年輕就是本錢,在餐飲界也不例外。被視為港澳中菜界最年輕的主廚,張志成成名甚早──早在十九歲時,他開了第一間餐廳專做小龍蝦;二十四歲成了一位難求的北京四合院私房菜「宴錦堂」主廚;二十八歲當上澳門豪華酒店中餐廳主廚。被媒體冠上「九十後廚師」光環後,他的曝光率又高了不少,每有新作便引起同行注目,甚至「抄考」。就說那充滿空氣感的魚翅春卷……

年僅三十歲的「小胖」張志成,自認是老派的人;「大味至簡」是他的烹調信念。
年僅三十歲的「小胖」張志成,自認是老派的人;「大味至簡」是他的烹調信念。
京花軒原本專做清末官府菜「譚家菜」,由來自北京的資深名廚劉國柱主理。只是兩年前劉國 柱宣布退休,交由張志成執掌。「決定來澳門工作,是希望能夠進一步認識不同食材和客人。」 他說。
京花軒原本專做清末官府菜「譚家菜」,由來自北京的資深名廚劉國柱主理。只是兩年前劉國柱宣布退休,交由張志成執掌。「決定來澳門工作,是希望能夠進一步認識不同食材和客人。」 他說。

關於中菜的思想研究

即使名聲在外,張志成至始保持謙虛平和的態度,甚少訴說己身故事或菜餚設計論述。因為他相信,於廚者或嘗者,「美味」都是一種直觀感受,無須贅言。「客人總會跟你說好吃,但可能甚麼都沒感受到。你要聽懂『好吃』恭維的『尾音』。」說話時,他流露出多於三十歲的世故老練。

如果說,年輕就是本錢,張志成無疑比其他人有更多時間思考料理與職涯。

無論是內地、澳門媒體,抑或是席上的公關經理,都說張志成的料理有一種「飲食暴力美學」。就像這裏的頭盤「酒醉青蟹膏」, 他把蟹膏聚起來做糖化處理,吃來黏嘴又透着無比鮮甜;肉食主菜「低溫慢烤和牛肋排」, 一口咬下爆汁,滿嘴是肉脂的油香。脂香與肉汁,確實是能輕易撩動人類原始嗜慾的「暴力美學」。

酒醉青蟹膏//招牌前菜,選用三十年花雕酒,將成長於半 鹹淡水的雌性青蟹醃製一星期,並且巧用糖化處理法,讓蟹膏吃來黏糯鹹鮮,一口紛陳的味覺與質感。(MOP$698)
酒醉青蟹膏//招牌前菜,選用三十年花雕酒,將成長於半 鹹淡水的雌性青蟹醃製一星期,並且巧用糖化處理法,讓蟹膏吃來黏糯鹹鮮,一口紛陳的味覺與質感。(MOP$698)
脆葱低溫慢煮鮑魚//招牌頭盤。葱白經風乾後脆薄如紙,賦予慢煮鮑煮獨特的甜香。(MOP$378)
脆葱低溫慢煮鮑魚//招牌頭盤。葱白經風乾後脆薄如紙,賦予慢煮鮑煮獨特的甜香。(MOP$378)

 

食材為大 不拘一格

「我只是信奉唯物主義。」張志成的思路很清晰。他認為中菜的本質在於食材,食材能奠定味道,所以他不抗拒使用世界各地的好食材,「舉凡鮮甜的,例如澳門本灣魚、日本宮崎和牛等,都可以呈現中菜的高級感。」做法方面,他同樣不拘一格,既會隨興包出家常北方餃子,也偶爾借用「慢煮」這類科學方法炮製。「我希望在經典上突破。」他不諱言,傳統中菜的烹調技藝已很成熟,但加入西方技術卻能提升可塑性,從而推動中菜的發展。

「雖然中菜也有不少低溫處理技術,就像川菜的豆瓣魚。」他想了想,又補上這句。

藏起來的細節

年紀輕輕、敢於嘗新,豈料張志成自言是老派的人,並不怎麼了解時下年輕人的愛惡。「也許他們認為,乾冰、雕花、擺盤、華麗盤子……能夠帶來愉悅感;但我覺得傳統中菜本身就能帶來足夠震撼。」他引用東坡肉做例子,「只要它鬆化,沒有豬的腥羶味,就是好吃。如果你跟客人煞有介事地說,『豬肉是自己養的,有淡淡松露香』,離席後他真的會記住嗎?如果我跟他說,我用某些特別手法去做,他是不是真的理解呢?」不只是做菜,他連說菜都追求去蕪存菁,「這些都是我的客人啟發我的。」

「好吃的,從來都是簡單的。那就是『大味至簡』。」張志成說得有力,但語氣中也難掩一種落寞。「這個世代愈來愈多廚師講理念、講哲學、講文化;認真做菜的人,卻愈來愈少。」

張志成重視細節,不論是餐牌題字抑或餐前茶,他都希望呈現簡潔有力的風格。
張志成重視細節,不論是餐牌題字抑或餐前茶,他都希望呈現簡潔有力的風格。

推動中菜,無疑是漂亮的口號,「但你少不了『傳幫帶』式、手把手的教導和管理。」 張志成坦言身心都疲倦。「中菜界最年輕的主廚」,這名號對他來說絕非想像中般光鮮亮麗,因為它像極兩面刃,無形間為他帶來一些焦慮,「幸而我還可以專心做菜,這是我感到最快樂的時光」。

京花軒

澳門新口岸仙德麗街永利澳門酒店地面層

+863 8986 3663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