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涼瓜,才算是長大。」童年記憶中,大人總是會跟小孩這樣說。
那時我是個渴望長大的孩子,聽罷體悟,若要被讚許為一個成熟的人,大概需付出一些辛苦的代價:你非得忍受涼瓜的苦澀,方能成為人上人。但也就在做了與飲食有關的工作,慢慢發現,原來涼瓜可以烹調得不這麼苦,而涼瓜的「苦」,更是一種「能被欣賞」的味道。
與資深粵菜師傅高維遠聊到這段回憶,他微笑着點頭,只是他沒有像我逞強一口氣夾了數片吃。在他眼中,先苦後甜的涼瓜擁有獨特的個性,「一般蔬果都是吸物,像淮山、蘿蔔、芋頭等,能吸走其他食材的精華。」惟獨涼瓜不吸附他物,亦不傳己苦,被冠上「君子菜」美名。他隨着人生歷練愈來愈欣賞涼瓜,今年更決意在餐廳「適時識食」的夏季當造食材推廣,把涼瓜敲定成其中一大亮點食材。
吃苦能護心
「菜式好吃為大,如果能扣緊『藥食同源』文化脈絡,則更能欣賞。」略懂食材屬的高師傅說得篤定。他指出,由立夏至大暑都是吃涼瓜的時機,因為涼瓜水分多,能補充炎夏流失的汗液與營養,更能透過苦味去火氣護心。為了讓更多人願意欣賞涼瓜,他特意挑選苦中回甘的本地品種,先盡力把瓜囊刮至見白,減少苦味,然後加入日本去骨鰻魚肉同炆,也不忘加點蒜頭粒,讓菜式更豐富滿足。儘管其他推廣菜式如「珍珠蠔浸銀蘿」、「鮮淮山勝瓜鳳尾蝦」等同樣配搭得引人入勝,但高師傅還是推薦要點這道「豉蒜涼瓜炆鱔球」,「不然就像去台灣旅遊,沒有喝白苦瓜汁一樣!」
與高師傅隸屬於同集團的高級行政總廚(潮及外省)簡志鈞師傅,於其主理的潮菜餐廳推出用「瓜」作主調的新菜式,如「水瓜瑤柱煮墨魚滑」,用當造的水瓜,與手打墨魚滑加湯浸煮,清甜美味又不失養生功效。
藥食同源的浪潮,無疑呼喚着龍頭餐飲企業下場競逐。疫後香港人健康意識提高,消費者亦漸漸從消極的求醫看病變成積極的健康管理,令「養生」儼如消費者的新追求,符合 「藥食同源」的菜式更是新世代吃喝的消費考量。
全綫美心皇宮、翠園(廣場飯店除外)、八月花、映月樓、翠玉軒
全綫潮庭、潮江春、鵝鹵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