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文:這天我們走過了幾間沙田屋邨麵包店,最後還是情歸瀝源邨內的老字號:漢和。因為那一件腸仔包較厚實,也因為那個有餡大包竟然只賣十一蚊三個!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這裏的麵包不只價廉,每逢星期三、六更會免費派發。雖然是「限量一百個」,但派籌卻總是派到百幾位,漢和的第二代負責人陳業安這樣說:「我一日有漢和,我一日都派麵包。有排隊的我都派。」
【屋邨攝影師William重遊瀝源邨 回味學生時代買腸仔包的回憶:https://bit.ly/3aQK3rW】
比瀝源邨更老的老店
漢和,是陳業安的父親於上世紀中葉時創立的。
今日的沙田大會堂、新城市廣場,沙田友稱為舊墟,「以前那邊還是一片木屋區。我今年四十六歲,我就在那邊出世,那時候我 爸爸已在那邊經營漢和麵包。這招牌五十幾年 了。」那時,瀝源邨連影都未有。後來,成為頭一兩間入邨開業的店。換言之現址這舖位, 與瀝源邨一樣老;漢和也儼然史官,在見證街坊一步步走過的人生軌迹。
「三十年前整個沙田只有漢和做批發。」直至今天,漢和依然貨如輪轉,日復日為新界區的茶餐廳供貨,每天早上趕在五時至七時出貨,為大家的早餐作準備。店門前方那疊放得比人更高的麵包層架也是憑證,方包量多得可能是沙田區冠軍。與麵包一起成長的陳業安,家中也是常備方包,「我屋企常年都有方包的。有時夜歸,便烘一片方包搽牛油;早餐又總常在公司食麵包。」
入邨後,他看着娛樂城落成,看着華豐樓及富裕樓早幾年終於裝好升降機,也看着時光這壞人催人老。他特別疼愛這班看着他長大的老街坊,當年總是「細佬、細佬」地叫喚他, 今日烏絲變白髮、孩兒卻四散無人作伴,一個 二個變孤獨老人,「派一個、兩個麵包,不多, 但我一句『天涼了要加穿衣戴帽子』、『小心身體』、『防疫不要周圍走』,他們便已經紅了眼眶」,所以他一再重申,「只要一日尚有漢和,我們就會繼續派麵包。」
【牛頭角麵包老字號「新雄雞」重生 轉年輕化賣芫荽包、芝心拉絲菠蘿包:http://bit.ly/37VSjFt】
做麵包的老日子
由十五歲起幫爸爸打下手,日做二十小時,小伙子常累得在麵粉枱上睡着,卻也同時見證父親的拼搏與刻苦。「做麵包,無機器,全人手」,連燒烘麵包的爐火鐵具都是自組而成。「要送貨,腳踩兩轆就出發了,那來的車。」他憶述父親做到胃出血,是故對老父特別敬重,「永無say no」;推而廣之,對老人也是一樣的有禮,「上一代的老人都是以擔挑,為香港擔出了個未來,無老人家就無未來。所以我好痛惜、關顧老人。」
後來正式接手,一直實幹到今天,「好多人都知,其實我根本已經唔使做了,但我不捨得。」這一份不捨,不只是與父親拚搏的日子,不只是那一朕麵粉香,還有與一班街坊的情誼。之於漢和,其實新界 區麵包批發才是幾十年來的正事,成本價零售幾個麵包予街坊,都是出於一個「情」字。疫情期間被加租,他差點就光榮結業退休。「我廿三歲接手漢和,當時仍是房屋署管理,後來領展接手後斷斷續續都有加租。屋邨配套直接連繫最低下層,即便是賣給私人機構,希望也能予以體諒,租金便宜一點,讓小商戶都有生存空間。」
很憤慨,但他選擇依然盡做。早兩個月邨內三級大火,他主動向居民派發麵包充飢。一個包未必值幾個錢,卻是輕於鴻毛然重於泰山。植根於老邨、一起共生與成長的麵包店,其實不只是一間店,更是一條連繫着社區的無形之線,危難時候最親切的救生水泡。
漢和麵包
沙田瀝源街6號瀝源邨華豐樓地下
2691 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