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籍主廚Daniel Birkner打理的廚房,跟其他店子一樣,平常靠的是團隊分工合作;唯獨來到白蘆筍季節,Daniel卻獨攬工作,由敲定來源,及至一口氣把二十五公斤的白蘆筍削皮,決不假手於人。
這天早上,距離午市還有一小時多,尚待削皮的白蘆筍堆得如山高,但這位德國廚子卻一臉沉靜──也許準確一點說,從掛在他臉上的輕鬆笑容,我看到他樂在其中。
「德國人很喜歡吃白蘆筍,一星期吃上四、五餐也不覺膩。」Daniel解釋,白蘆筍的姿態,在德國相當平易近人,並非如香港人所認知般,只流連於高檔酒店。「冬去春來,以前我都特別期待到鄰近的蘆筍農場,買走剛出土的白蘆筍,一公斤說得上是門檻消費了。」他說,德國人都不介意購買支離破碎的「下欄」貨,「這些頭頭尾尾的,削皮後煮成湯,熬出第二生,正是美味;最重要是,它才不過是原價的五分之一。」也有店家用來做成白蘆筍雪糕,「看起來就像雲尼嗱雪糕,但味道更清爽,配點糖漬士多啤梨就是完美!」
端看Daniel的白蘆筍餐單:配新薯、荷蘭醬、火腿片、炸豬扒……都是地道而簡單的德式配搭。「以前我在會所當廚,都把白蘆筍做得花俏點,像配魚子醬、羊肚菌、白蒜葉等;但懂吃的熟客,總會私下詢問,『可否來一份水煮白蘆筍?』」
但愈是簡單,愈是不容易。Daniel從源頭入手,起用位於德國西北部明斯特(Münster)的相熟農場出品,「我曾到那邊考察,知道他們沒有像坊間用吸熱膠布催生,種植手法堅持天然。」而他處理白蘆筍的細膩度亦非常驚人,就像削皮的用具,也甚有考究,「鋸齒型的削皮器,才可讓白蘆筍與醬汁扣得好。」那為什麼此功夫非親身上陣不可?「吃白蘆筍,就是品嘗它的爽脆和清甜;但皮帶苦澀,假若沒刨乾淨,咬到一絲絲纖維,那就實在掃興了。」
值得欣賞的,還有Daniel至始沒有追捧最高級的3A級別白蘆筍,倒是把德國人吃白蘆筍的日常風貌完好復刻。「我只愛用2A的──總覺得3A太長,皮也厚,削皮後剩下的,其實跟2A的差不多……」說得這裏,他欲言又止,話鋒忽倏一轉,「我希望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春日駕臨的喜悅,畢竟德國的冬天又長又冷,我們都格外珍惜天氣暖和的日子。」雖然此刻已趨近食材季尾(即六月二十四日,施洗者聖約翰節),但在這裏白蘆筍依然爽甜,也喚起我數年前曾在德國柏林吃過的白蘆筍,風味如出一轍。
#HAPi
上環普仁街11號地下2-4號舖
2811 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