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燕外傳》中有一處假想的情節,表現趙飛燕與其妹妹趙合德如何讓各自的身體染上香氣。飛燕的辦法是在混有多種香料的洗澡水裏沐浴,平時坐在沉香木製作的座位上,還焚熏貴重的香料;合德只是用豆蔻湯洗澡,但卻周身厚塗「露華百英粉」。
結果,漢成帝作為裁判,道出了他的感受:「皇后(飛燕)雖然發散異香,但卻不如婕妤(合德)是自身蘊涵着香氣。」這個情節其實是反映了中國傳統的一個美容觀念,認為優質的妝粉最能滋養皮膚,如果堅持用特製的香身粉厚厚地塗擦面部與全身,那麼不僅遍體潔白細膩,而且粉中的香氣會沁入肌膚,讓人體自然生香。所以,與其他文明喜歡用油膏擦遍全身不同,中國人講究用粉塗身。所用之粉稱為「傅身香粉」,其主料則是精煉的米粉─「英粉」。
賈思勰於西元六世紀上半葉著成的《齊民要術》中,明確地定義:「英粉,米心所成,是以光潤也。」書中還詳細介紹了英粉的製作過程,大致是選取梁米或粟米(小米)中的任何一種,用水泡爛成泥之後,淘洗掉酸臭氣,然後研磨、過濾、沉澱、脫水,形成粉團,將周圍的粗糙部分削掉,只剩中心最為細、白、光、滑的精華,再揉成細粉。
如此的精粉可以食用,很多人家日常不捨得吃,要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才拿出來,做餅待客,《齊民要術》中介紹了兩種用英粉做的主食,一種「粉餅」類似後世的米線,一種「豚皮餅」則是腸粉的前身。英粉的另一種重要用途,是製作化妝品,以及「作香粉以供妝摩身體」。
在鉛粉普及之前,女性們是以米粉作為化妝粉,給面部以及身體上妝。不過米粉的黏性差,而鉛粉不僅白,兼且更容易黏着在皮膚上,不掉粉,所以,到了《齊民要術》的時代,是把英粉與鉛粉按三比一的比例摻和在一起做成白色的化妝粉,此般白粉一旦染紅,則為上腮紅的胭脂粉。
此外,英粉還有保養皮膚的任務,被進一步加工成香粉,「妝摩身體」。宋代的《洪氏香譜》中就記有一款「傅身香粉」的專門配方,是把青木香、麻黃根、附子、甘松、藿香、零陵香全部搗成細末,與英粉兌和在一起,於浴後擦塗全身。《事林廣記》中則傳授普通女性在家中自製香身粉的方法:先將小米做成細粉,裝入紗囊,再把隨手能採摘到的香花堆在囊上,一起悶在罐內,用這一最簡便的手段給粉熏香,成品有個極美的名字「唐宮迎蝶粉」。
所以,小說中虛構的露華百英粉,其實就是類似傅身香粉、唐宮迎蝶粉的美容護膚品。古代女性每晚臨睡前,會向面上、雙臂、身上大量厚塗此類香粉,進行美白與香體的護理。目前,在有機、環保、綠色的趨勢中,一些國際化妝品牌推出了米粉做的化妝粉餅,這大約要算回歸傳統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