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第三波咖啡浪潮翻得洶湧,這邊廂有無數咖啡農藉科學處理強化生豆風味,另一邊廂也有愈來愈多人開發各種咖啡器具,尤其是作手沖的咖啡濾杯—既有造成如鑽石或星星光芒的紋刻,也有參考植物形態,如百合花和士多啤梨,設計成有別於傳統如錐形、平底形等的新型濾杯。
原以為花俏的濾杯外觀,只為彰顯選物者的品味;不過聽到Cecilia的逐一講解後,我才恍然大悟:濾杯的孔洞、肋槽,乃至濾杯用樹脂、玻璃抑或陶瓷,這些因素都能影響溫度、流速和萃取時間。小細節暗藏大學問。
為了講得明白,這天Cecilia帶來家中的迷你行李箱。蹲下打開,內裏都是她入行以來搜集的大小濾杯,接近二十個,如數家珍。在一百多年前發明第一個咖啡濾杯的德籍婦女梅麗塔夫人(Bentz Melitta),假使仍然在世,若看見如此陣容,想必也會大吃一驚。
更何況,這才只是冰山一角。
咖啡濾杯再也不是黑與白的世界。看另一人氣日本品牌Origami的摺紙咖啡陶瓷濾杯,從硬朗帥氣的軍藍色、治癒的土耳其藍色,乃至夢逸的薰衣草粉紫色……讓咖啡器物的顏色,改換心情、紓緩壓力。
種種濾杯推陳出新,讓濾杯界老前輩Hario亦不甘後人,推出浸漬式濾杯Switch,將招牌的V60設計與聰明杯二合為一,在閥門處加設鋼珠開關,不但替用家節省空間,更讓時髦的淺焙酸香柔和不少。濾杯甫推出,旋即成為台灣手沖比賽的常客。
搭配的濾紙,當然也不是梅麗塔夫人當天從兒子書包順手拈來的吸墨水紙—現在買濾紙得看物料和密度,好比選購口罩。若家中的濾杯是流速較快的,那麼便需搭密度高、流速慢的濾紙,反之亦然,是為一場平衡的遊戲。
這也是做手沖咖啡最有趣、樂此不疲的地方—它沒有所謂的黃金公式,但可調節水溫、研磨度、水粉比例等,在家中隨時展開一場風味的探險。
Lab Aura
www.instagram.com/labaur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