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舊東西漸漸沒落,昔日大街小巷的傳統糖水舖,現在想吃都不一定找到那碗正宗的甜味。在一九八◯年代之前,糖水舖在香港還未盛行,「年紀輕輕已懂得煮紅豆沙和綠豆沙,後來想再慢慢了解什麼是廣東糖水。」浩記的老闆娘連太笑容滿滿解釋開店原因。
說起廣東糖水,亦是中式糖水,於古時已有雛形,皇室貴族在宴會後愛喝上一碗甜羹湯,以調和食氣,解口舌之慾。而瘴熱潮濕的廣東天氣,讓廣東人發展出「煲湯」來滋潤祛濕,後來,廣東人慢慢延伸這個概念,但配以簡單佐料,如藥材和豆類加上糖熬製,夏天去暑躁,冬天防寒涼,「煲糖水」就成為嶺南地區的習俗。
「除了『二沙三糊』,清補涼、麥米粥、馬蹄沙、桑寄生,這四款一站出來就知道是最古老的糖水。」無論多「老」的糖水,你仍能在這間開店三十四年,那墊着玻璃底下的菜單中找到。每次在糖水舖坐下,琳瑯滿目的糖水總看得人眼花繚亂,但問起製作中式糖水的技巧,每一款都無需多高超的手藝,倒是「功夫、耐性和火候」才是連太和女婿韋先生給我的答案。
煲糖水要十一分的耐性
女婿韋先生在六年前接手糖水舖,不忍連太失去多年的心血,於是決心學習研製中式糖水。「簡單一碗綠豆沙,要讓它成功『起沙』已經十分磨人耐性。」要把握好火候,用火力慢慢熬到綠豆開殼,才能逼出那陣醇厚的豆味。
然而,最考耐性的糖水非「桑寄生蓮子蛋茶」莫屬,桑寄生屬藥材,熬製的時間是最長的一款。由冷水落材料到收火將近三小時,用中火變小火慢熬和攪拌,逐一加上處理好的特級蓮子和雞蛋,惟過程不能加一滴水,一碗褐得通透的桑寄生茶才喝到原汁原味。連太笑言,「糖水就是矜貴大小姐,一定要小心『服侍』,一不留神就沒有了。」
碟上一顆顆細膩如沙的黃糖粉,是每一款糖水的靈魂人物,但浩記卻一直秉承糖水不太甜的原則。彼時,老一輩的口味似乎更嗜甜,「糖水就要甜,不甜怎算是糖水!」連太憶起以前的客人總嫌糖水不夠甜,要額外加糖。反之現在,為迎合年輕人總說的「少甜」,韋生在熬製糖水時加入的黃糖粉也越來越少。
不一般的糖水工匠
在八◯年代時,糖水舖可謂是最輝煌的時期,在繁華熱鬧的街上,拐個彎就能找到一間。晚飯後總要吃一點甜才覺完美,那時,糖水是實至名歸的飯後甜品,滋味夜宵。但背後製作糖水的「工匠」,旁人卻無法理解箇中的辛酸。「注定要放棄家庭時間,每天凌晨三四點起身,在四十度的廚房熬九個鐘的糖水,不是每人能做到。」在連太那一代的心中,他們似乎對煮食的功夫從不嫌麻煩,在廚房忙活數小時也樂在其中。或許是這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耐性,當初糖水舖才迎來了鼎盛年華。
韋先生接棒後仍堅持做中式糖水,問他為此打拼的理由,「總有一班人會懷念小時食糖水的時光,普通的『二沙三糊』都是回憶,不堅持的話就真的沒有了。」中式糖水如此考「功夫」,上一代「糖水工匠」退居幕後時,沒有多少人能與韋生一樣,繼續承受這份獨屬「煲糖水」的辛酸滋味。願我們還能在想吃糖水的日子,買到一碗與記憶味道一樣的糖水,讓自己甜入心喉。
浩記甜品
土瓜灣土瓜灣道237A號益豐大廈地下111&122號舖
919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