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近年,各大餐廳、星級名廚甚至是海味店都推出自家品牌罐頭鮑,每當看到,我都在想:為何總有一幫人願意以自己或店舖商譽作押來出罐頭鮑呢?
「人人都可以做自家品牌,貼上新的招紙就說是自己,何其簡單。但你是否由生產那一刻就開始監管?是否供貨穩定?這就是問題了。」經營高級雜貨店好東西的Dilys手執自家罐鮑,一矢中的說。品牌只有兩間門市,但每年卻能售出接近千六箱鮑魚,當中自家品牌鮑魚佔大部分。
「雖然沒有自家養殖場,但我們由開業之初已與南非第一個鮑魚養殖場合作,十四年來建立的友好合作關係,使我們能夠第一時間拿到最頂級又供應穩定的鮑魚,而我們亦聲明只要最優質的產品。」Dilys所說的養殖場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的南非Hurmamus地區,除了水質良好外,亦堅持每隻鮑魚最少養足三年才入罐,「只養一年便推出市場的鮑魚養殖場比比皆是,所以很靠買手的把關,這也是『自家品牌』應該要做好的事。」
說是養鮑,我關注的是牠們到底吃什麼成長呢?「養殖場除了以海草作飼料外,亦會加入蛋白粉、大豆粉等『保健品』,讓鮑魚的肌肉和纖維更結實,不會出現大小不一、扁塌的問題。這都是養殖場和我們做足監管的成果。」可能,自家品牌的意義就是信心保證吧!
南非人吃鮑魚嗎?
常說南非是鮑魚大國,但其實當地人絕少吃鮑魚。養殖場的出現是因為唐人移民當地,並帶來了山珍海味的觀念,加上偷鮑魚的情況出現,才讓南非人明瞭鮑魚有價有市,鮑魚業因此出現。於他們而言,鮑魚純粹是維生的產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