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老阿伯胖魷焿」來港 邊嘗邊了解「焿」與「羹」的分別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古早味「老阿伯胖魷焿」來港 邊嘗邊了解「焿」與「羹」的分別

d210304amber-17

在還能出行的日子,總喜歡找個long weekend,帶上背包來一個快閃台灣之旅;三日兩夜的行程,幾乎都是在吃、吃和吃。走遍台北大街小鎮,除了鹽酥雞、地瓜球、滷味和手搖外,最常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焿」。說到台灣焿,香菇肉焿、鴨肉焿、花枝焿、麵線焿等等……它可以是早餐、午餐、下午茶,甚至是宵夜,小小的一碗,百吃不厭。

最近發現,在九龍城竟然能吃到台北六十年歷史老字號「老阿伯胖魷焿」的出品,霎然很想重溫這份台灣味道!

「老阿伯胖魷焿」是台北的人氣小店,由早至晚都是座無虛席。
「老阿伯胖魷焿」是台北的人氣小店,由早至晚都是座無虛席。

三代古早風味:福州丸綜合焿

「老阿伯胖魷焿」是一間位於台北大稻埕的人龍小店,店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來自山東的龐阿伯創立,他師承一位福州人,由木頭車年代經營至今,以魷魚焿及福州魚丸闖出名堂。而九龍城台式餐廳「等等HEA」的經營者亦深被這碗古早味湯羹吸引,於是花上三個月來游說台北總店老闆,成功將「福州丸綜合焿」帶來香港。

「福州丸綜合焿」是指在招牌魷魚焿內加入福州魚丸,一碗就能吃到兩款招牌食品。
「福州丸綜合焿」是指在招牌魷魚焿內加入福州魚丸,一碗就能吃到兩款招牌食品。($48)

所謂的「福州丸綜合焿」是指在招牌魷魚焿內加入福州魚丸,湯底採用大骨每天新鮮熬煮高湯,加入蘿蔔、芹菜、芫荽,湯頭微微勾芡,沒有廣東羹般濃稠,吃來更為清爽。而其他丸類食材,則由台北總店每天手工製作,再空運過來。他們先將曬乾的魷魚浸泡二十小時,再去膜去皮以減少腥味;之後以小鯊魚打成魚漿,加入芹菜,包入處理好的魷魚;每一粒純手工捏成的魷魚條都非常彈牙,又帶點咬勁。至於福州魚丸則以魚漿包進胛心豬絞肉和蝦米,口感軟腍,肉餡脂汁香四溢,但每碗只有兩粒,有點耳猶未盡的感覺!

台灣焿的湯頭微微勾芡,沒有廣東羹般濃稠,更為清爽。
台灣焿的湯頭微微勾芡,沒有廣東羹般濃稠,更為清爽。
店內的油蔥飯亦十分吸引,以自家炸的豬油,加入古早油蔥、油膏醬淋在米飯上,油香撲鼻。
店內的油蔥飯亦十分吸引,以自家炸的豬油,加入古早油蔥、油膏醬淋在米飯上,油香撲鼻。($48)

焿 VS 羹

細心一看,你可有發現台灣人會將「羹」寫成「焿」呢?有說是因為從前都是庶民在賣小吃,他們覺得「羹」字太難寫,就將它簡化為「焿」。

其實吃羹的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呂氏春秋·本味篇》中就記載了各種羹的佳餚。例如祭神的「大羹」、祭五帝的「原始羹」;而人吃的就是「鉶羹」,即是現在所說的肉羹和魚羹。所以在台灣,肉羹可寫成羹或焿,但魷魚焿就一定都寫焿,因為古代還沒有「魷魚羹」的出現!

等等HEA

九龍城福佬村道41號地下

2383 1766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