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時晴時雨,撥下衣衫水滴等待點餐時,小店案頭上的電話剛好鈴鈴作響。一頭鬈髮的婦人從廚房急步走出,「喂,廈門。……肉糉到了……五隻嗎?……好呀好呀……」似乎是為肉糉而來之鄉里。電話剛放下,又迎來個漢子,他大步入店,尚未坐下便先落單,「一隻糉,還有……」或許是一時記不起那餐點之名號,或是心內尚有一點猶豫,然阿珠已心領神會「扁食湯嗎?」來客點個頭,點餐完成。
阿珠笑說客人來的時機真準,這些廈門肉糉以往一年四季都有售,今年卻因疫症影響而斷貨多時,早幾日(五月中旬)才剛到貨。早上開門,阿珠先從冷凍櫃中取出幾束糉子,放入大鍋內烚煮。她說,烚糉比蒸糉快捷又美味。滿鍋沸水染上葉香時,糉子已然烚得「透」,糯米夠軟糯黏滑才美味。撈起一隻、脫下葉片、置於碟上,剛好在邊緣處的大栗子已經急不及待跳出,似在昭告糉子豐富的餡料。
醬油配甜辣醬
仔細打量這福建糉,一身啡褐色澤正是與廣東糉最大的分別。阿珠說:「福建糉一定要炒米,把糯米加黑抽在大鑊內炒。」她拉着記者的手試圖比擬家鄉鐵鑊的大小,那是個合二人之雙臂才勉強環抱的大鑊。然後由壯婦揮動鑊鏟,如鏟泥沙般反覆炒米,直至米粒終於均勻地染上褐醬色,才開始折葉包糉……
褐色糯米粒包覆的,是栗子、花生、冬菇、蝦米,以及那若隱若現的肥腩肉。糉外那尖頂上,則被淋上了一層紅橙醬汁,甜香微辣。褐糉配紅醬,鹹香帶甜辣,正是地道的廈門風味。問阿珠為何炒米、為何配醬,她只道「不知」。也對,傳統習俗歷經千百年之流轉,許多起源或變化早就說不清。
讓人思鄉的四物湯
坐下來吃糉的食客,語言大多相通,以熟悉的閩南話點餐、聊說日常小事。他們都不只吃一顆糉,夾帶總要嘗一點小食,或是蠔煎、或是麵線,更多的是叫一碗湯。就如那漢子在吃的扁食湯,其實宛如一碗小雲吞湯,十數顆雲吞仔粒粒的骰,透薄雲吞皮包着爽滑豬肉餡。豬骨湯頭滋潤了因黏糯糉子帶來的乾澀感,雲吞仔悉數入口更添飽腹。五十元有找已能夠讓個魁梧大漢滿足而回。
對於女士而言,一顆糉子已夠飽,無法再把扁食湯送入腹中,倒不如來一客四物番鴨湯「濕吓口」。熟地、當歸、白芍及川芎合稱四物,配搭番鴨一起煲煮最少個半鐘,煮出一鍋黑鼆鼆、滿載藥材香的湯品。如若你的籍貫同為福建,這味道總會勾起你某些記憶,可能是家中長輩常煲煮的,又或是回鄉探親時偶爾嘗過的;可能是晚餐之湯品,又或是配麵線的湯頭。這種廈門人家家戶戶都會煲的湯水,在香港遍尋不獲,卻是在土瓜灣阿珠手上,終於又再嘗得了。
廈門風味阿珠小吃店
土瓜灣美景街44號安福大廈地下
2954 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