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就是我們開業的十周年紀念!我們正籌備一連串的慶祝活動,你有興趣報道嗎?」今年十月初,我收到上環「茶。家」店主陳穆儀(Nana)傳來的訊息。
「我想先告訴你:『茶。家』將會年底結業了!」十多天之後,Nana再次傳來訊息,讓早前回覆「恭喜」、充滿期待的我,頗是尷尬。
年末又是一年離別時。疫下結業自有眾生相:有的跟熟客私下道別,有的哭啼不捨倒數,也有的選擇在一片愉快聲中落幕。也許Nana是一個理性樂觀的人,也許剛為人母的她已世故看出「聚散原是常情」,至此她說話一貫輕鬆,瞇起眼笑說要「好好紀念客人的支持」、「除夕要首次營業至凌晨」,甚至打趣回憶當初開店只為「飽一己私慾」,讓更多人為自己深愛的印度鍋煮奶茶而「入坑」,而非意在「提供療癒的喝茶空間」。她的態度,無疑為很多徘徊在離別路口的人帶來啟示,仿為前進腳步提供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路過上環太平山街時,空氣中飄散的溫暖香料很難遭忽略。
順着香氣來到「茶。家」。門前依舊有部醒目的白色文青單車,獨身客依舊愛坐在旁邊的矮木櫈喝茶看書,只差他們頭頂上的茶壺招牌,「湖水綠」已隨十個寒暑褪變成「水藍色」。
十年前,原本任職律師的Nana,為了聆聽內心聲音、找尋人生方向,孑然一身背上行囊,到印度北部村落遠遊。「好記得那時刮大風,我走得又累又凍,幸好遇上一位老婆婆,分我一杯鍋煮香料奶茶,喝罷好感動。」她一直記得老婆婆的善意,以及印度香料奶茶的療癒感,並帶着回香港、到「茶。家」。
「絕對是意料之外。」這天Nana呷着凍檸茶回想,十年前讓人慢慢喝茶的空間並不多,因此當時執意在小區開一家「以慢打快」的茶室,實屬「任性」,「尤其我有很多堅持,就像才一小杯的香料奶茶,一定會花十五分鐘,用小鍋即場由零煮起。」只是她原來患有乳糖不耐症。當時為了做出客人最好的奶茶配方,她反複試驗,調出現在這個薑味較濃的版本,「只是不免天天肚瀉……」但她對熟客的口碑推薦感銘在心,「有人專程跨區駕車來喝,有的更寫專欄推介我的英式鬆餅」,不但讓太平山街一帶熱絡起來,事業愈做愈大,有了自己的茶葉品牌Plantation,她也因此在茶店認識到現任丈夫,去年時誕下兒子。
兒子的誕生,促使Nana思考店子的未來。「當然我可以在『母親』及『店主』的多重身分中轉換得游刃有餘;但這就是『兼顧』,意味兩邊都會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一語道出箇中矛盾。在這道「二選一」的人生選擇題上,她顯然選擇了孩子,「我還有Plantation嘛!」她眼睛彎彎、笑瞇瞇的跟我說,彷彿早把早上忙着讓孩子安睡的辛勞拋諸腦後。
一期一會,過去總覺得是屬於字裏行間的浪漫,「現在驟然出現在自己的身上,會不會覺得是一種滄桑?」我問Nana。
「不,這個地方很好,送給我太多東西,會一直活在我的記憶裏。」Nana想了一想,感性地這樣回答。「若說美中不足,就是空間有點侷促。」她補上一句。也許「茶。家」太有個性、太深入民心,她憂慮貿然轉型、做大或終致不倫不類;再者在一心導人「入坑」之際,她似乎也愈陷愈深,往後專注茶葉生意的心意更為明確。
回家照顧孩子的時候又到了。這刻站在門前的Nana,輕鬆地揮揮手,毫不猶豫。就像她知道,她明天、某天會再回來,為客人煮一杯奶茶。
茶。家 Teakha
上環太平山街18B號地舖
2858 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