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後的陽光斜映着中環。沿着皇后大道中直走,一間金字大牌匾的老零食店,門內杏香隱隱傳來。推門內進,只見一位老夥計拿着一隻盛了乳白飲料的玻璃杯,此時正準備倒進已發打的金黃蛋液。柔美的蛋花,就在一片乳白中如染料化開。
熱呼呼喝一口,這樣自製杏仁霜,真是香滑順喉,整個人也暖起來。
「杏仁霜的喝法,豈止如此?早上可加進麥皮,飯後可加進燕窩、魚肚……」在陳意齋工作約四十年的老夥計端叔,一口氣數出喝杏仁霜的創意可能性。大概日子有功,每天習慣喝杏仁霜的他,明明六十多歲,但白裏透紅的臉卻沒半條乾癟的皺紋。
「勤喝杏仁霜,跟美顏有沒有關係?」我禁不住向端叔提問。他笑而不語。
「杏仁霜喝起來沒有杏仁味,究竟有沒有加入杏仁?」相信是很多人喝罷茶餐廳杏仁霜的疑問。雖然某程度上,端叔的活例子便交出一個答案,不過我還是仔細閱讀寫在罐上的營養標籤:糖、粟粉、奶粉、杏仁、川貝、麵粉。「上一代老闆陳照寰,對選材素來有要求,不但選較好的膠州南杏,更加入少許天津北杏,提升香氣。」端叔說着也自豪。打開罐子,粉末細白如雪,還飄散出典雅的氣息。
流行一時的平民營養飲品
然而不是所有杏仁霜都兼用南北兩杏製成。可知上世紀初時,杏仁霜與好立克、阿華田一樣,普遍被香港家庭當成一種沖調營養飲品,是為牛奶的替身;而三十年代的杏仁霜,口味都是偏甜,不但加入當時流行的麥芽精,而且就只用上甜南杏。
端叔說,當時陳意齋便曾推出「麥精杏仁粉」,沖起來有淡淡的啡色。「直至後來戰後香港肺癆肆虐,於是陳先生(陳照寰)才改良配方,加入帶藥性的北杏和川貝,提升飲品的潤肺功效。」他還記得,八十年代時,每逢十月,他和店內夥計便忙個不停。「年底是聖誕節嘛,大家都準備寄禮物給居住美國的親人。那時幾乎人人都買杏仁霜、牛肉乾和蝦籽麵,是為送禮三寶。」後來香港人崇尚健康飲食,店家亦響應熟客需求,推出無糖版杏仁霜。
只是陳意齋至此沒有把杏仁霜批發給本地冰室或茶餐廳。曾向一直有供應杏仁霜的中環裕興咖啡大牌檔店主姚有福考查,一般茶餐廳早年都用國產杏仁霜,後來香港品牌始才普及,而他則鍾情較香滑的金山牌。
只是杏仁霜喝來孰好孰壞,大概還關乎師傅的手勢。「一定要用滾水沖!奶的比例也重要,還有攪拌的快慢。」他說。但可不是所有師傅都抱持如此心思,畢竟奶茶才是茶餐廳最暢銷的飲品;加上有些店家礙於成本問題,用淡奶沖泡之際,偷偷多加水,魚目混珠,杏仁味難免不純粹。年輕人嘗不到那老好味道,自然漸漸遠離杏仁霜。
那麼,杏仁霜的故事就擱在這裏嗎?也不是。猶記得有家已結業的西營盤咖啡小店SY Punti,年輕女咖啡師曾用意式濃縮咖啡機沖泡杏仁霜。杏仁粉末與用蒸氣打發過的熱牛奶融合,面頭不但多了一層細薄奶沫,還飽滿了杏仁霜的內涵。
如此杏香,散着無比療癒,一直縈繞心頭中。
陳意齋
中環皇后大道中176號B地下
2543 8922
裕興咖啡
中環士丹利街82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