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島,莆田市的東南部,是南日羣島的主島,福建省第三大島嶼。想往那裏,只能乘坐構造簡單的客車渡輪,即是載車載貨又載島民的那種,不設空調,座位也沒太多,所以人們都擠在甲板上,有些在玩手機,有些跟朋友聊聊天,迎面吹來是鹹鹹的海風;航班不算頻密,一天有八班船前往,出發點就在石城碼頭,來回票價每位33元人民幣,船程約四十分鐘。
「南日島地理位置獨特,是擴大對台、對外貿易的窗口,歷來也是軍事重地,南日水道更是海上交通要衝……」同行的莆田人娓娓說出南日島舊日的軍事、經濟身份。時至現在,島上居民多半以漁民為主,養鮑魚曬紫菜,過着簡樸的原生態生活。
養殖鮑魚改變生活
「並非賣花讚花香,我們南日島的鮑魚真的好吃;咬來非常Q彈,所謂”Q”,大概就是你們廣東人口中常說的溏心。」林金明是莆田市匯豐食品工業的總經理,他們公司在島上小灣經營鮑魚養殖場已十年。
南日島,古名南匿山,歷史上有「鮑魚島」之稱。聽島民說,改革開放以前,南日島是一個閉塞貧困的海島,出產的都是較下價的紫菜、海帶、羊棲菜、江蘺一類東西,根本無人問津。但在廿多年前開始,有島民立心脫貧,於是把所有積蓄孤注一擲,買了數萬顆鮑魚苗,進行試驗養殖。
「從前鮑魚苗1元一顆,價錢比現在還要貴!」林金明說現在的鮑魚苗才3毛錢一顆。勇者無懼,養鮑先行者最終都成功了,還賺個大錢來! 2007年南日島共賣出三千多萬隻鮑魚,收入達到5億多元,佔島上經濟收入的60%,不少島民因而變成百萬富翁。
乘着竹筏,我們一行數人飄出離岸約數十米的浮筏式鮑魚養殖區。「這海灣具有很好的避風功能,同時水流暢通,溫度、鹽度皆適合鮑魚養殖。」香港人吃鮮鮑,十居其九只懂大連鮑,但南日鮑於近數年無論質量和銷量也直逼同國對手。
鮮鮑與勁蒜永遠是不敗的組合
「鮑魚都棲身在海中的網箱裏。」
當鮑魚苗長到3cm左右大,鮑魚場的工人會開始分苗,牠們被分配到網箱中成長。「箱裏空間挺廣闊的,每個網箱可住三十顆鮑魚苗。」一般來說,鮑魚養十八個月已可推出市場,「廿二個月差不多已成三頭鮑,可以賣得好好價錢。」好奇問:「牠們吃什麼的呢?」海生海養,林金明說鮑魚主要是吃海裏的海帶成長;那些海帶又厚又大塊兒,柔韌得如橡皮般,「有的在岸上日曬,曬乾後留待冬天給鮑魚作食糧。」怪不得岸上的空地都鋪滿了一塊塊長長的海帶,氤氳裏都瀰漫鹹鹹鮮鮮的海洋氣息。
沒有特別的挑選,隨便走入島上大街一家海鮮店「海市盛鮮樓」,點了花甲蘿蔔清湯、清蒸蒜蓉鮑、紅燒鮑魚、汁燒白䱽、清炒空心菜等幾道小菜;以鮮鮑來說,在紅燒與蒜蓉之間,始終是蒜香最能引出貝類的鮮味,而且廚師非常慷慨,把蒜蓉密佈整隻鮑魚,吃得人滿嘴濃香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