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馬地新開的意式薄餅店Little Napoli,來自拿坡里(Naples)的主廚Gavino Pilo手拿五呎長出爐鏟,把上秒才烤好的瑪格麗特(Margarita)薄餅直接從石窯爐遞到我面前,「吃吃看。」他也沒先說明為什麼。「拿坡里薄餅都是立刻吃才美味。」Gavino看我稍有猶豫,又補充說了一句。
我毫不猶豫拿坡里薄餅都是立刻吃才美味,但是對薄餅外行人來說,拿坡里薄餅「到家」與否實在很難用肉眼區辨。我仔細咀嚼着薄餅,Gavino解說大致有四個「視覺定義」:一是切開的批中心應是下垂的,二是批邊看來應像鼓脹的枕頭(意大利人稱此為“Cornicione”),三是薄餅底、面都有似花豹斑點的焦痕,四是薄餅直徑不會超過三十五厘米(即約十三吋),「而且絕不會切件作單售!」他像寫學術論文般一絲不苟作出註釋。
我們習慣用「職人精神」來「尊敬」日本壽司師傅。找出最好的魚材、打出最好的醋飯、捏出富空氣感的握壽司,造就如神一般的存在。然而這種精確而不容分說的態度同樣見諸拿坡里薄餅師傅(Pizzaiuolo)身上。一九八四年,一羣熱心的拿坡里業內人成立The True Neapolitan Pizza Association(AVPN),就其用料、發酵、最佳品嘗期限,及至窯爐、薄餅鏟,釐清出明確定義與標準,符合諸多條件才可獲得認證。如此可謂完全顛撲意大利人沉溺於吃喝享樂的浪漫形象,但卻讓拿坡里薄餅成功從意大利另外兩種主流薄餅──薄脆的羅馬式薄餅,以及長或正方形的Pizza al taglio──突圍而出,儼如意大利的唯一。
「若然少了熱情,卻又食之無味。」Gavino點出認證沒有列明的美味關鍵。這也是他對自己的提醒。他每天都留守店子,用他招牌式風車手法開皮,目不轉睛的將薄餅安送至窯爐烤香。他從容接受每個薄餅看來不一樣,「我追求的是不一樣的『美麗』,不是一式一樣的『完美』。」誠然香港的薄餅店還真不少,但很多意大利同鄉都願意跨區光顧,點的無不是最簡單的口味,如瑪格麗特、水手(Marinara)薄餅及辣肉腸(Diavola),成為一解鄉愁的聚腳點。
Little Napoli
跑馬地景光街8號景光樓地下
6882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