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課的必要!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特設「生活研習課」,借醃漬椰菜教曉中學生好好生活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有飲食教育嗎?

家政課的必要!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特設「生活研習課」,借醃漬椰菜教曉中學生好好生活

6

飲食之於當今世代,總常流於「相機先吃」的打卡工具,或是「辛苦搵來志在食」的口腹所需。飲食背後所富含的生活意義,總常被忽視。

「飲食與身心發展環環相扣,如果學生有意識讓自己吃好一點,生活狀況也會隨即改善。」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蔡芷筠接觸青少年多年,發現不少學生在飲食自理和生活都有很大問題,「例如我們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但精神和身體互相影響,有些同學永恆每日都是『捱杯麵』,結果飲食太差影響有濕疹,而濕疹太嚴重又會影響情緒和社交。我們發現不能單單只處理情緒問題,而是生活和飲食上的習慣都應該有根本性的改變,才能讓學生好好發展、學習和創作。」

經歷了農曆年的悠長假期,天台農圃迎來了許多收成,包括寒冬中長得碩大的椰菜。
經歷了農曆年的悠長假期,天台農圃迎來了許多收成,包括寒冬中長得碩大的椰菜。

她回憶,當初設計初中課程時,早已把「生活研習」劃為必修科。「我們期望學生能認真看待食物、重視自己吃甚麼,並且能發現自己都可以自煮,甚至簡單種植。當他們發現能夠自己餵飽自己的時候,希望能在消費生活以外,多一種照顧好自己的方法。」就以食碗麵為例,唯有學識簡單炒意粉後,才會發現所需的時間及金錢成本或許與煮公仔麵相若,生活從此便有多一個選擇。

進階家政課

位於九龍城區的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早在二〇二一至二〇二二學年始增辦初中課程。為此,校方特設家政室,命名為「食物研習室Food Lab」,又把傳統的家政課改為由食物研習及針黹研習所結合的「生活研習課」;至於食物的部分,則交由「生活書院」設計課程,並派導師到校為學生授課。

但上課歸上課,若要確保學生真正聽得入耳,還得要考驗導師功力。二月下旬的一個上課天,我們跟 着一班中一學生上了一節由Sandy及小青主授的漬椰菜課。首先,要在農圃裏摘取是日主角──椰菜。

課堂內容

椰菜屬於冬天定夏天呀?
冬天,因為依家是冬天。

冬天菜都怕凍,佢哋點樣保暖?你凍嗰陣會點樣?
着多幾件衫。

正解,所以好多冬天菜都會一層包住一層生長,例如椰菜、大白菜、包菜等等。

點解椰菜之間又種埋甘筍呢?
因為中間無位種第二棵椰菜。

都啱。而且農夫唔想泥土因暴露而太快流失水份,留空亦容易生雜草。

點樣知道椰菜搞得未?
摸吓佢。

係嘅。輕薄吓佢,睇吓佢係咪好似韓仔咁結實!

有無人知點解我個蘋果唔刨皮?
有營養。

因為我懶。(哄堂大笑)有營養都啱嘅,而且我頭先都浸咗一陣,不怕有農藥了。

有無人記得點樣用刨先夠安全?
(靜止無聲)

到你覺得危險就要停了。

從泡菜出發

不得不佩服,Sandy及小青總能在三言兩語間不經意地帶出知識:透過摘椰菜和甘筍分享農耕知識,透過「教煮」過程帶出營養學問及日常下廚的自理常識,例如磨蘋果蓉的時候分享做發酵一定要有糖份,因為益生菌要食糖;例如加入辣椒粉及辣醬調味時,提及買韓國食材可以去尖沙咀「韓國街」;又例如拌入芝麻碎時,輕輕提醒「芝麻的鈣質是牛奶的九倍」。

以椰菜製成的泡菜可以即漬即試,學生們亦會在一周後再次試味,體驗發酵所帶來的轉變。由於以素魚露代替普通魚露,素食人士亦能享用。
以椰菜製成的泡菜可以即漬即試,學生們亦會在一周後再次試味,體驗發酵所帶來的轉變。由於以素魚露代替普通魚露,素食人士亦能享用。

而這天教授用椰菜製成泡菜,實質是為了講授「保存食」的學問:有甚麼食材能漬能存?無雪櫃時怎樣保存食物?罐頭食品源於何時?殺菌、發酵有甚麼原理?諸多內容橫跨農耕智慧、歷史大事、科學原理、營養價值等,由議題出發滲入多個科目的書本知識,把生活與理論連結。中一會學習與節氣相關的知識;中二課程會涵蓋原形食物、地道飲食;中三課程則會透過食物關懷自己及世界。雖矣課堂總常有簡報輔助講解,但透過互動問答的形式講授,絕對比依書直說、死記硬背更有效。

教學呀,免不了要一眼觀七,不時喚回陷入失焦狀態的個別學生;但Sandy及小青生動而貼地的講授模式,還是成功點燃起大部分學生的熱情及投入。她倆亦信心十足:「我就是要引起他們對食材的興趣及好感!」然後連結環境,認識當中的生產過程。

Sandy(左)及小青(右)在生活書院工作良久,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教學亦有一段日子。課堂上的兩人除了對飲食有豐富知識外,更常「七情上面」、「自High」、「搞爛gag」,務求捉住學生們的專注度,讓他們「聽得入耳」。
Sandy(左)及小青(右)在生活書院工作良久,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教學亦有一段日子。課堂上的兩人除了對飲食有豐富知識外,更常「七情上面」、「自High」、「搞爛gag」,務求捉住學生們的專注度,讓他們「聽得入耳」。

在蘿蔔長成時,她們曾在天台拔起了許多條,切一片鮮食,舌尖上傳來的辛辣味總常令人驚訝,但烹煮過後甜美多汁,又會誘發學生好奇,探索當中原理。因為收成極好,她們又與學生齊齊動手做蘿蔔絲餅,藉由時令蔬食分享着傳統意涵。「吃,是相當有趣的,因為其實它會變成身體的記憶,成為一些經驗。他們可能之後會做創作,更加需要靈感,而靈感正是來自於這些生活日常,這些由五感所接觸到的一切⋯⋯否則,人可能會很僵硬,會很沒感覺。認識了生活的感覺,啟發他們的創作,都是為了讓他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香港人本來都很喜歡「食」。但是置入教育體制之中,或者在教育的這個渠道上面,「食」其實可以是一個媒介,開拓大家對世界的視野。

生活書院

屯門屯富路清涼法苑清山塾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香港有飲食教育嗎?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