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香港木,某程度是一種情感上的愛, 也是為地球減廢的方法。之於陳家維,他就一直都在以夾板、卡板、廢棄酒箱等為材,雖然是出於成本上的考慮,但同樣能成就出不少精緻而實用的器物。
「五年前我從攝影記者轉行,當時有朋友開設烹飪教室,便幫手做簡單裝修,留下了許多酒箱、卡板等建材,我便開始動手改造,大型的家具例如桌面、窗框,小型的則包括餐具。」漸漸地,愈做愈多。「這幾年,只要是關於木頭的成品我都會做,細小如一隻指環,大如八乘八呎的衣櫃。愈細件的就要愈仔細,不能有出錯的機會,但賺得微薄。大件的木具則是對體力的挑戰。我最喜歡中型的,可以花心思雕琢,又能賺得一點利錢。」
在烹飪導師Susu的工作室內,可見有不少家維的作品:窗前那有着長長尾巴的貓形刀架,洗手盆邊那連着貓尾的方形紙巾盒,天花垂吊着的燈具外盒,以至工作室內的大木桌,及一系列造型可愛的餐具,都是出自此漢子之手。你大概難以想像,他一副瘦削中佬的樣子,卻藏着無限耐性及溫柔,把木件化作這些可愛器具。
入榫的工藝
對比酒箱、卡板等素材,實木最大的分別是可以做榫,而且成品更耐用。從香港木庫搬來兩件從馬己仙峽道回收的樟樹板材,那獨特的”Y”形已顯出其個性。思前想後,家維決定以榫卯方式製作木桌。
在他的工作室內,從來不見任何手稿或圖樣。思忖出木桌的設計,便執起鑿子開始除去樹皮,並慢慢刨平。兩面”Y”形木板左右接合,附了表面可見的蝴蝶榫,原來中間還有三個暗榫,堅固地拼接木板。考慮到木板彎位較多,家維貼心地把蝴蝶榫從三角形改成弧形。他指出,只要頭尾寬大而中部窄小,便可算是蝴蝶榫。過去他更曾製作貓形狀的,為木桌上添上靈動的感覺。
家維在木桌下方製作了托架,以連接四腳。同樣是以榫卯相接,不費釘或螺絲。
最後為木桌上油時,木紋浮面,活現眼前,才顯露出這板材的自然紋樣。至於桌面則沒有上油,以保留樟木的自然味道。「若用久了,可以用砂紙輕磨,又會滲出樟樹木香了。」外行人若不懂工藝,總會嫌木桌價貴。
但這獨一無二的木材,加上木匠花上許多天的心力及汗水,是無法簡單用價錢衡量的。如家維說:「我很喜歡手做的溫度,很喜歡刨木等工序,很治癒。雖然實木價錢貴,卻更富質感,加上手做的時間,當有其價值。」
牛頭角偉業街128號香港企業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