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魚醬(Garum)」?與魚露只有一字之差,但對年輕法菜廚師來說,它既是創意的展現,也是永續餐飲的舉措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甚麼是「魚醬(Garum)」?與魚露只有一字之差,但對年輕法菜廚師來說,它既是創意的展現,也是永續餐飲的舉措

cover

發酵、醃漬,總是近年在談論飲食之際大家熱衷的題目;而於眼前這位年輕法菜廚師Terry Ho自然也不例外。

這天中午,我跟隨侍應步伐,來到廚房看Terry如何準備其中一道魚類主菜。但這廚房最吸引我的,竟是他頭頂的儲物架、擱着各款自製「魚醬(Garum)」的玻璃瓶罐,有深棕色、也有橙紅、墨綠色的,毋寧是比炭烤金目鯛更吸引我的料理特色。

「約三年前吧,當時我確實受丹麥哥本哈根餐廳Noma影響,才開始研究做魚醬。」 Terry不諱言。由Noma帶動的新北歐料理運動(New Nordic Food Movement),其一舉一動都可以說是廿一世紀繼分子料理之後,席捲全球餐飲市場的顯學。

走進中環法國菜餐廳Amber 廚房,調味架上不同顏色的玻璃瓶罐讓人好奇。原來這是年輕副主廚Terry Ho這半年內的研究成果。
走進中環法國菜餐廳Amber 廚房,調味架上不同顏色的玻璃瓶罐讓人好奇。原來這是年輕副主廚Terry Ho這半年內的研究成果。起初他在餐廳從較簡單的味噌做起;得到行政廚藝總監Richard Ekkebus認同及鼓勵後,才逐漸往麴菌、魚醬之路進發。

創新與復古之間的火花

現代餐飲流行發酵、流行自製魚醬,是一種創新,還是復古?其實很難說。

雖說發酵本就是Noma創辦人兼主廚René Redzepi擅長之事,就像之前曾玩過醬油、味噌之類的發酵實驗,及至現時可於其電子商店訂購的蘑菇魚醬(Mushroom Garum); 但細心想想,有時飲食的推演動力無非就是「以古為鏡」。「魚醬是古代的美味佳餚,最初為地中海盆地一帶人們製作的『發酵魚露(fermented fish sauce)』。這項製作傳統可以回溯超過一千年前,並被當時的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等視為重要的烹飪材料,其普及度好比現代人的茄汁。」Noma的電子商店網站上如此寫道。

魚醬十分西方意象,但讀到「發酵魚露」時卻又觸動了我對亞洲飲食文化的聯想,例如越南的nuoc mam tom cha、泰國的nam-pla、菲律賓的patis,乃至日本的ishiri(いしる)。 背後的相通原理,其實就是將魚類、甲殼類(如蝦)及軟體動物(如鮑魚、生蠔等)整隻或部分(包括血和內臟)鹽醃和發酵,而發酵是藉由這些動物本身的酵素進行,過程會釋放大量游離胺基酸,即是一種鮮味的來源;當中的風味差異,可能是用魚種類、使用活魚或經風乾的魚、不同部位的比例、發酵時間等。

製作魚醬的技術諸國皆見,孰為始祖?若看東方,最早記載便要數中國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成書期為公元六世紀,文中記載了「魚醬」的詳細作法,如去鱗、去骨等;遙觀西方,魚醬則見於歐洲現存最古老食譜、成書期約為公元五世紀的《論烹飪(De re culinaria)》,只用魚和鹽巴製作,並被視之為鹽的替代品。

非所有種麴(Tane Koji)適合用來製作魚醬的基礎。Terry特地聯絡日本專業供應商,了解各種種麴的特性。
並非所有種麴(Tane Koji)適合用來製作魚醬的基礎。Terry特地聯絡日本專業供應商,了解各種種麴的特性。

永續餐飲新舉措

由此觀之,追尋鮮味,與尋求長生不老之道,都是人類千年以來的渴望。

「除了更強烈、更與眾不同的 鮮味,製作魚醬也可以減少廚餘,符合現時永續餐飲大趨勢,何樂而不為?只是,餐廳本身亦需具備一定的研發資源。」Terry跟我說,三年前他讀到由René Redzepi撰寫食譜《The Noma Guide to Fermentation: Including koji, kombuchas, shoyus, misos, vinegars, garums, lacto- ferments, and black fruits and vegetables》,其時對自製現代魚醬燃起無比熱情。「這本食譜鼓勵我,好好運用製作現代魚醬的公式『麴菌+蛋白質+鹽』,發揮自己的創意。」可是,究竟哪些才是合適的麴菌、原材料?書裏卻沒明言。他惟有還原基本步,參看日本的發酵技術,甚至向日本酒麴學家葛羅恩(Marika Groen)請教,如何先製作麴菌,然後才到魚醬。

餐廳現時用洋薏米麴菌作為魚醬的基礎。
餐廳現時用洋薏米麴菌作為魚醬的基礎。

廚師的有趣實驗

然而,發酵的世界是殘酷的──掌握好基本製作方法,卻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

Terry自嘲好比拾荒者,經常問同事可有廚餘讓他作實驗,作為魚醬的原材料,「深刻記得,有次用了新鮮鮑魚連內臟製作,後來工作太忙, 一直擱在頭頂儲物架,沒有定期攪拌混和;直到七天後才記起,可是那瓶魚醬已經發黑,打開瓶蓋,那惡臭更是難忘……」他沒有形容那像甚麼味道,只道當晚立刻用了五個黑色膠袋密封才扔掉,深怕氣味流出餐廳用餐區,「那次以後,我提醒自己需更認真,別抱『不妨一試』的心去做。」 為了更好記住魚醬的發酵風味變化, 他每隔幾天就開蓋試味─ 即使魚醬還沒有煮熟。

採訪這天,Terry正好要製作八爪魚魚醬,「這些本是八爪魚觸鬚,但我將它們事前剁成蓉,增加表面面積,加快發酵速度。」
採訪這天,Terry正好要製作八爪魚魚醬,「這些本是八爪魚觸鬚,但我將它們事前剁成蓉,增加表面面積,加快發酵速度。」

展現無限創意

偶然失敗沒有挫頓他的好奇心。 Terry始終認為,魚醬的可塑性非常高:可以是帶子生蠔裙邊,可以是八爪魚魷魚的邊角料,也可以是當天賣剩的酸種麵包,俱能不着痕跡地提升菜餚鮮味。就說現時夏季菜單上的主菜「炭烤金目鯛」,那烤魚與魷魚製魚醬有一種說不清的扣合,「更勝以往我們做熱盤時慣用的昆布油或昆布漬。」他也大膽地說,未來魚醬或能用於甜品,用作餐後Petite-four瑪德蓮的內餡,甚或是雪糕。

魚類主菜「炭烤金目鯛」讓人驚艷,魚肉鮮嫩得很,原來Terry在醬汁中加入魷魚魚醬。另配海藻、萵筍、初榨葡萄籽油等。
魚類主菜「炭烤金目鯛」讓人驚艷,魚肉鮮嫩得很,原來Terry在醬汁中加入魷魚魚醬。另配海藻、萵筍、初榨葡萄籽油等。
午市菜單主菜「烤宮崎A4級和牛」,便以 自製大麥味噌,配芥末、初榨芥末油、牛 肉汁等製成,吃來頗清爽,沒半點滯膩。
午市菜單主菜「烤宮崎A4級和牛」,便以自製大麥味噌,配芥末、初榨芥末油、牛肉汁等製成,吃來頗清爽,沒半點滯膩。

Terry跟我說,製作魚醬也間接磨練他的創作脈絡,「就像上一張菜單,我們有用到生蠔;我用生蠔裙邊作魚醬,之後得想該瓶魚醬可與哪些食材擦出火花。」藉以建立自己的味覺資料庫。如此看來,餐廳的每一道菜,都有隱隱然的關連,對常客來說,如同追看一齣連續劇。

在香港,雖然會發酵魚醬的店家不只是Terry所處的當代法國菜餐廳Amber,就像較早前,西班牙餐廳Agora(現已結業)便用大西洋鯷魚、地中海香草及鹽,仿傚傳統技術發酵,為的無非是做出耐人尋味的鮮味。

也許,對這些廚師來說,René Redzepi撰寫的食譜,更像是對年輕世代喊話的「勵志書」。

Amber

中環皇后大道中15號置地文華東方酒店7樓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