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即使離鄉別井多年,老家的味道還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香港人有豉油,泰國東北依善(Isan)人有發酵魚露。那是依善家家戶戶必有的調味料,氣味比起尋常的魚露濃厚百倍,好比他們對家鄉料理的滿腔情感。
「麻煩幫我拿瓶『臭魚水』過來。」小火山的泰籍主廚Znook在廚房叫道。「臭魚水」是餐廳給發酵魚露的暱稱,就像把老公叫「衰鬼」一樣,透露出親密關係。確實,對依善人來說,發酵魚露恍如廚房的靈魂,「不一定每道依善菜也有發酵魚露,但有發酵魚露的,一定是依善菜。」除了炒菜,依善人的拌沙律、 煮湯、製醬,十之八九都下了發酵魚露,間接成就了依善菜獨特的調子。同一食材、同一食譜,假使改用普通魚露,則韻味盡失。
褪去腥氣後的麴香
資源愈是豐富的地方,地道飲食文化愈是簡單,同時愈造就此方水土獨有的產物。依善地區每年九月至翌年二月、踏入雨季的時候,淡水漁產特別豐富。昔日人家在鄰近水田捕魚,配上農田採來的香草菜蔬做菜,但仍然發現剩下不少淡水魚。他們不捨扔棄,於是將魚剁碎,加鹽放進巨型陶缸裏。需知道,依善區氣溫偏高(五月可達40°C以上),令發酵過程特別活躍,釋放強烈風味;至於浸上兩年的發酵魚露,那股氣味也真像濃縮了整個漁市場的腥臭。不過只是當你放一勺發酵魚露在熱鑊中、混一點辣椒,魚腥卻奇妙地消失,散發濃而不俗的香氣,吃來鹹鮮沒半點霸道,還帶點麴香,甚能提攜食材樸實之味。
關於青木瓜沙律的真相
Znook的老家還有自製發酵魚露,「不過現在大部分人都在超市或街市購買現成的,九龍城一些雜貨店也有售。」發酵魚露,雖然早已衝出依善,但因其猶如泥水的外表,以及刺鼻的氣味,仍未被普遍接受,甚至在曼谷 遭到嫌棄。匯聚到城市再傳到海外的經典美食,本是來自各鄉各縣的平常百姓家,但韻味調子不免走了樣。被統稱為泰菜的青木瓜沙律(Som Tam),其實就是依善名菜。菜式離開了依山傍水的家鄉,減去鮮活淡水蟹仔和田螺,這點還能理解,但以普通魚露代替發酵魚露,Znook不能接受:「認為依善菜太重口味的人根本不懂吃,我反而覺得曼谷泰菜太甜,失去鮮味。」依善人秀氣外表下有份剛烈,求 知音、不妥協。
可幸香港人對泰菜有較多的包容,鼓勵 Znook為餐廳引入近期在曼谷大熱的依善泰豬鍋(Mookata),並順勢推出一些採用發酵魚露入饌的菜式。只要有一人賞識,便不怕意興闌珊。他只望更多人認識依善菜。
小火山
銅鑼灣堅拿道西10號冠景樓1樓B室
2816 2220